2021年12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稅務局發佈消息表示,經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查明,網路主播黃薇(網名:薇婭)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等方式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依法對薇婭作出稅務行政處理處罰決定,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今年公眾人物因為偷逃稅被罰款的事件不斷引爆,從鄭爽、雪梨、林珊珊到薇婭……監管之精准、涉案金額之高昂、懲罰之嚴厲,引發一波波熱議。
其實,這些稅案爆發出來早有跡象,我國稅務部門早就釋放了重點人群重點稽查的政策信號,不過沒有被高收入人群充分認識或自以為可以“規劃”。
一、從鄭爽到薇婭,稅務部門對“高危”明星進行一對一風險提示與督促整改
以2018年範冰冰偷逃稅被處罰8.84億為開端,自此打開了對明星納稅規範化監管的局面,目前這一趨勢有增無減,在今年達到新的高度。今年8月,鄭爽因通過“陰陽合同”偷逃稅款被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2.99億元。11月,網紅雪梨、林珊珊被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擬處罰款分別計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12月20日,“直播一姐”薇婭也栽在了稅務監管上。據杭州市稅務局公開信息,薇婭偷逃稅的方式與之前雪梨、林珊珊是一樣的,均為通過設立多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虛構業務,將其個人從事直播帶貨取得的傭金、坑位費等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這一模式在娛樂圈、直播行業是十分常見的“避稅”途徑,但其實質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的偷逃稅行為。國家顯然已經注意到該現象並將文娛領域作為重點稽查對象。
通過以上處罰案件,我們不難看出近年來國家對明星、主播等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稅務稽查力度日趨嚴格,這一趨勢其實早就在多項政策中得以體現,我們來看相關政策的時間軸:
2018年10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有關工作的通知》。
2021年9月2日,中央宣傳部發佈《關於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上述檔均指出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款等問題,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損害了行業形象,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要求各地稅務機關推進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對文娛領域進行綜合治理。
2021年9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發佈《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管理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進一步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日常稅收管理,對存在涉稅風險的明星藝人、網路主播進行一對一風險提示和督促整改,對2021年底前能夠主動報告並及時糾正涉稅問題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對稅務機關調查核實和督促整改工作拒不配合的,要依法責令限改,並提請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協助督促糾正;情節嚴重的,要嚴肅依法查處。
《通知》的發佈並不是毛毛雨,而是雷霆萬鈞。下半年爆出的多起偷漏稅被處罰案件就是最好的證明。在不斷加大偷逃稅典型案件查處震懾和曝光力度的同時,國家也給所有存在稅務問題的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一個機會:對2021年底前能夠主動報告並及時糾正涉稅問題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據中國新聞網報導,目前已有上千人主動自查補繳稅款。鄭爽、薇婭稅案的力度已經起到了立竿見影的示範效果。
2021年12月22日,全國多個城市包括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地稅務部門都發佈了公告,提示此前尚未關注自身涉稅問題或自查整改不到位的明星藝人、網路主播等,抓緊對照稅法及有關通知要求進行自查,並於2021年12月31日前向稅務部門主動報告和糾正涉稅問題。
二、“以數治稅”征管能力升級,助力稅務主管部門主動稽查
以個人所得稅為例,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每個納稅義務主體,無論是不是中國的稅務居民,對於個人財產和收入都要主動申報,扣除免稅的金額,就應納稅所得額按照適用的稅率繳納稅款。承擔代扣代繳義務的主體,如用人單位、勞務採購單位要履行代扣代繳義務。但是,現實中存在個體隱瞞收入或利用各種“套路”規避納稅義務的現象,那麼稅務部門如何打破收入資訊不對稱,獲得偷逃稅線索並立案稽查呢?除了當事人主動自查自糾、申報補繳,或是落實群眾舉報這幾種途徑,我國稅務稽查近年來更加智能化和數據化。
目前我國金稅工程四期建設已正式啟動實施,正在向“以數治稅”分類精准監管轉變,對納稅人的監控實現“四個全”,全方位、全業務、全流程、全智能。個人和企業的金融帳戶、銀行流水等資訊稅務機關都能夠獲取到,因此一旦成為國家的重點關注對象,除非自身確實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然真的很難經得住實質性的反避稅審查。
稅收征管的數位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也使得稅務部門能夠從更多途徑監測到涉稅資訊,進行更具針對性的稽查。通過公開信息,我們可以瞭解到範冰冰、鄭爽早期稅案是通過他人舉報的方式被立案調查,而雪梨、林姍姍、薇婭則是稅務部門根據大數據主動立案調查。調查起因的轉變說明了稅務稽查從被動等待變為主動出擊,主管部門對稅務瑕疵洞若觀火,偷漏稅行為宛如掩耳盜鈴。
三、“薇婭們”會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報導,薇婭的偷逃稅行為跨越幾年時間。這種行為會導致哪些法律後果呢?
1.偷逃稅的行政責任:補稅+0.5至5倍罰款+滯納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可以看出,偷逃稅罰款的確定是存在較大靈活性的,滯納金則是按日徵收沒有上限,這樣的規定也是為了鼓勵涉稅問題人員主動自查、早日補繳,嚴懲知法犯法,拒不悔改。
本次對薇婭的罰款金額巨大,杭州市稅務局在對數額進行確定時,充分考慮了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罰款的構成主要分為如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 從輕處罰:0.6倍罰款
薇婭自查並到稅務機關配合調查主動補繳的5億元,占查實偷逃稅款的78%,杭州市稅務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按照《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給予從輕處罰,對該部分少繳稅款處0.6倍罰款;
第二部分 從重處罰:4倍罰款
薇婭隱匿收入偷稅且未主動補繳部分,杭州市稅務局認為該行為性質惡劣,嚴重危害國家稅收安全,擾亂稅收征管秩序,對其予以從重處罰,處4倍罰款;
第三部分 相對較輕:1倍罰款
薇婭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偷稅部分,較隱匿收入不申報行為,違法情節和危害程度相對較輕,處1倍罰款。
2.偷逃稅刑事責任:高達7年有期徒刑
薇婭偷逃稅金額如此巨大,是否涉及刑事責任呢?答案是:不一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四款規定,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因此“薇婭們”是否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需要考慮二個方面:
(1)納稅人五年內是否因為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
(2)納稅人是否及時補繳應納稅款、滯納金,繳清罰款。
如果個人被處以行政處罰,及時足額補稅、繳納罰款和滯納金,並且五年之內“不二過”,一般就沒有刑事責任的風險。也就是說,在偷逃稅違法責任上,以行政責任為主。對於造成國家實際損失和再犯的,就有刑事責任風險了。
3.社會評價損失:個人品牌快速貶值
據報導稱,2021年5月,新財富500富人榜、女性富人榜發佈,薇婭作為中國最受關注的女主播,與其丈夫董海峰以90億元財富值首次登榜。九月,薇婭又榮登紐約時報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一時間,薇婭作為新經濟與女性創業的勵志人物,個人品牌價值不可估量。
然而,12月20日下午薇婭偷逃稅新聞剛被公佈,同日晚22點,其微博、抖音、淘寶,各大社交平臺就被全部清空;雪梨、林珊珊也早已被停播;鄭爽在新聞爆出後直接被認定為劣跡藝人。
如今網路極度發達,一朝事發人人皆知。而對於高收入人群,大眾對其道德和法律要求都會更高。流量、粉絲經濟是把雙刃劍,予取予奪皆在人心。一旦被查出問題,個人品牌將會受到大眾詰難,口碑和背後流量紅利會迅速崩塌歸零。
所以,回望2021年,最深遠的影響之一是:合規將和創新一樣,是創業者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明星,經濟生命週期直接決定於合規的擔當和智慧。
四、合規與嚴監管會束縛創新嗎?
最近筆者看到有些觀點認為,合規要求不應過度束縛創新,我不以為然。在稅務稽查這件事上,稅務部門通過“收學費”的方式,給當事人和千千萬萬創業者上了一堂“合規大課”。在經濟學領域,一國市場經濟是否良性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法治水準。但法治不光是政府的責任,還是市場主體的義務。一個有法不依,市場主體和政府玩貓捉老鼠遊戲,各種“套路”規避義務,違法者受惠,守法者吃虧的市場環境,一定不是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
今年8.17共同富裕會議精神的內核是建立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其中高質量一定包括初次分配,通過市場競爭積累財富的高質量。所以,我認為創新(做大蛋糕)和合規(分好蛋糕)一點都不矛盾,共同拱衛高質量發展這個國民財富願景。說合規要求束縛了創新,我覺得更多只看到了眼下,沒有看到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大企業與組織,合規是核心競爭力。
不能只做緊急的事情,還要做重要的事情,無論是國家、企業、個人都是如此。這個契機、已經成熟了。
最近瓜太多,小編總結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大數據時代個人財富金線:法律合規+道德無虧。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