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什麼要聘請律師當法律顧問?


企業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很多的風險和挑戰,比如遇到一些法律糾紛。

部分老闆至今都認為,律師是打官司的,在沒有官司之前,沒有必要花錢聘請律師作法律顧問。而企業內部的法務或者法律顧問,也基本上不參與企業的投資決策、重大商務活動等風險預防工作,而是局限於處理日常的訴訟案件或者糾紛調處。

因此,大部分企業老闆都不知道律師作為法律顧問,其主要職責不僅僅在於處理已經發生的訴訟案件,而更重要的作用在於預防和避免訴訟風險。企業的“無訟”,才實為企業之福、企業之幸。用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先生的話來說:“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而要做到這一點,法律顧問功不可沒。

1、社會專業分工的必然選擇和要求

社會高度分工,專業人做專業事,是社會化分工的必然要求。我們已遠離落後的農耕社會,農民、工人、軍人、政治家、會計師、律師、精算師……各種職業,各司其職,社會已發展到分工非常精細和明確的階段。律師是法律方面的專家,選擇律師做企業的法律顧問,是社會分工的必然要求。

2、律師可對企業的規範經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律師必須通過嚴格的律師資格考試或司法考試(2018年開始正式改為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再通過實習考核,然後再面試,才能取得執業資格。和一般法務人員相比,律師更具有專業知識和糾紛處理經驗。恰恰是律師的這種非常專業的能力和水準,可以為企業起到強有力的保駕護航作用。

3、律師豐富的辦案經驗是服務好企業的保障

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這是西方一句古老的諺語。律師通過不斷的訴訟、仲裁等代理活動,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這種經驗和能力是無法從書本上直接獲取的。企業與其自己去嘗試打官司,再從中獲取經驗,倒不如直接聘請律師做法律顧問,並讓律師直接處理。可能會有企業說,我們有自己的法務部。不可否認,有些大企業的法務人員確實水準很高,但是和律師的整體水準相比,法務無法超越律師。法務側重於為某一企業服務,思維和專業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也不可能像律師一樣接觸大量的訴訟案例,律師為無數當事人提供過法律專業服務,身經百戰,無論是思維還是能力,遠勝企業法務,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4、規範企業運作,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競爭力

規範企業運作,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競爭力。富士康公司跟企業合作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合作單位必須有顧問律師。試想,一家大公司,如果連法律顧問這一標準配置都沒有,哪里還稱得上現代企業?因此,一家成熟的現代企業標誌之一,就是要有自己的顧問律師團隊。

香港的李嘉誠先生,曾經對深圳的徐建律師說過一句話:沒有律師的意見,我不敢在合同上簽字。離開了律師,我什麼也做不了!這是對律師何等的信任!

阿裏巴巴集團總裁馬雲的創始團隊中就有律師。如果離開了律師的支持,阿裏巴巴集團能否像今天一樣強大,我們也不得而知。


5、減少經營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生產效率

不要在打官司時才想到找律師,而應當在平時就做好風險控制。律師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各種法律風險預警機制或制度,防患於未然。風險防範對於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老闆總是在極力規避各種風險,包括財務風險、交易風險等,但最重要的卻是法律風險。如果企業的法律風險沒有控制好,給企業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

律師可以減少經營成本,把好投資關,降低投資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和損失,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6、樹立威信,對內對外起到震攝作用

律師顧問對內的作用,在於制定、審查、規範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資源的風險管理,如招聘錄用、試用期管理、調崗降薪、勞動合同簽訂、辭退與辭職、假期管理、員工獎懲、競業限制、員工股權激勵機制、商業秘密保護等;包括對內部合同文本的制定與修改,以及對公司內部股權改造、股東會決議進行把關等。

律師顧問對外的作用,在於審查合同、重大投資的可行性法律風險分析、對一特定事項的盡職調查、欠款催收、對可能出現的糾紛進行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等。

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可以對內對外起到震攝作用。

7、隨時隨地得到律師的有效法律意見

律師一直在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最新的法律規定,聘請法律顧問,企業可以隨時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和立法動態,律師會及時提供各項立法資訊給企業,幫助企業瞭解與其經營相關的立法資訊和動態。

很多企業認為認識一兩個律師朋友就行了,只要有法律問題,就打電話問問他們,如果感到不好意思了,大不了就請律師朋友吃吃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大家要知道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一個優秀的律師,要作出一個負責任、有水準的法律解答或者意見,首先是要瞭解相關的案情,綜合考慮法律關係、交易的細節、可能出現的違約責任等等,然後再根據經驗判斷,作出一個相對比較精准和妥當的諮詢解答。這些都涉及到法律智慧和職業素養的運用。

有的企業家打電話給律師,“我手上有一份合同,馬上就要簽字了,我就想問一兩個問題,然後應該就沒有問題了吧?”律師在電話裏就說:“你要注意……”,然後做一些簡要提醒。你想一下,律師連合同都沒有看,所作出的法律意見,能否精確,是否適用於這次交易,條款如何約定,違約責任如何界定,這些僅憑電話或口頭溝通,是無法解決的。

這也是為什麼律師做得越久,越不敢隨意給當事人出法律意見或者建議的原因!因為這是法律問題,不是拉家常。等到發生糾紛,才找到律師,這時不是診斷,而是救火!已經為時已晚。而聘請律師後,企業可以隨時得到更為專業、更為負責任的解答和意見。這是何等的方便!

8、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無論是家族私營企業,還是合夥企業,亦或是國有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一定要考慮到其中的各種風險,經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投資風險……可以說,開一家公司非常不容易,要在各種風險中生存下來並得到良好的發展,不是一件易事。而各種風險中,最大的風險就是法律風險。

根據專家的數據統計,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三年,很多企業甚至不到三年就關門大吉。很多老闆在經營公司多年後,公司倒閉,一夜回到解放前。為什麼?因為沒有做好規範運作,平時沒有法律顧問做風險控制,關鍵時候沒有律師幫助。


9、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政府都在提倡,各黨政機關、職能部門要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以規範其運作。我相信,不會有哪一家企業的規範化程度能夠越過政府!也沒有哪一家企業敢說自己比政府還懂法律和政策,但是政府都要聘請法律顧問了,企業為什麼還不請法律顧問呢?律師除了能打官司,還能像醫生一樣的為企業診斷,發現企業的癥結在哪里?以及如何開藥方?等等。可以說,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已經是法治時代的必然需要。

兩會有個數據,給大家分享一下:兩會上,周強院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披露:2015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萬件,審結、執結1671.4萬件,結案標的額4萬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4.7%21.1%54.5%”。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增長6.9%”。

上述數據說明,全國經濟總量中約有5.92%4萬億元除以67.7萬億元)部分經歷了訴訟。即價值約5.92%的資金或資產脫離了正常的經濟周轉,糾纏在訴訟裏。

數據是最有發言權的,上述數據是審判一線法官晝夜加班加點的一個寫照,也花費了訴訟律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是顯示企業和個人陷入了法律風險之中。與其等到糾紛發生之後才去解決,不如提前做好防範工作。企業也應當更加謹慎地進行經營、管理和決策,避免出現法律風險,避免企業長期陷入法律風險的困境。

面對即將發生的法律風險,或者其他企業已經經歷過的法律風險,在經營決策和日常管理中,如何借助律師顧問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防患於未然,顯然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顧問律師主要有哪些職責呢?經過總結,主要如下:

(一)日常法律顧問服務

1、企業常見法律問題的諮詢和建議;

2、企業員工個人涉及法律問題的諮詢和建議;

3、參與起草、修訂企業合同管理制度,規範合同的管理與使用;

4、參與合同談判,制定談判策略與方案,起草和審定商務合同;

5、參與起草、修訂企業人事管理制度 , 規範員工的招聘、培訓、福利等勞動人事管理;

6、參與起草、修訂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杜絕財務管理的漏洞;

7、參與起草、修訂企業倉儲、物流管理制度,壓縮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8、為企業起草其他規章制度、條例或法律性文書,以起到增強企業本身素質,使經營活動符合法律要求,內部管理納入法制軌道的作用;

9、為企業起草、審查經濟合同、勞動用工合同,預防合同糾紛的發生;

10、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法律輔導,增強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11、對企業員工進行法律培訓 ,提高員工的法制意識 , 保障企業規章制度得到貫徹執行;

12、對新註冊企業工商登記資料、企業章程等法律檔進行起草、審核;

13、對企業的商標註冊、專利申請等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檔進行審核,為相關法律事務提供律師建議;

14、對涉及企業工商管理和稅收法規等法律事務提供指導;

15、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提出法律意見,重大專案進行法律分析論證;

16、列席企業董事會,對董事會議議題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論證;

17、對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董事會結構、股東會結構、監事會結構)的合法性提供律師建議。


(二)重大經營活動法律顧問事務

1、參與企業的合併與分立活動,對其法律可行性和操作性進行論證,具體的法律檔的起草、審訂,參與整個活動的談判和監督執行;

2、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參加專案談判,對招標投標活動出具法律意見書以及製作專案標書;

3、參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或資產重組 ,出具法律意見書和起草、審核相關法律檔;

4、參與企業收購與反收購,配合企業進行法律論證分析,起草審核相關法律檔並處理相關法律事務;

5、參與投資專案的選擇、談判,設計投資方案,協助尋找投資機會和投資夥伴;

6、參與融資租賃、資產轉讓等其他重要經濟活動,處理相關法律事務。

(三)其他法律顧問事務

1、業務企業的資信調查;

2、涉外投資所在國有關法律;

3、境外法律糾紛全案策劃與研究等。

上述是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概括性的服務範圍,具體可能因不同企業的性質、行業需求、規模等,律師還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式。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