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現階段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繼續增長,供給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要結合近期應對電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況,深入測算論證,研究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各地各有關方面要堅持先立後破,堅持全國一盤棋,不搶跑。從實際出發,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群眾溫暖安全過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2、證券日報:近期中美航線海運價格有所回落。業內稱,海運價格的緩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小微外貿企業的壓力。在拉閘限電的影響下,產能收緊意味著出口貨物量減少。在這個時間點海運價趨向理性,短期內緩和了外貿企業的壓力。
3、 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變化將導致一場全球性的水危機,而國際機構和政府在準備方面做得不夠。截至2018年,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用水量不足,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億。
一、宏觀經濟
1、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要求嚴防停產整頓礦、長期停產停工礦、技改重組礦、即將關閉礦、大班次礦和保供井工煤礦等6類礦井鋌而走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做好安全保供工作,按規定做好產能核增,逐級壓實責任,嚴防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以保供為由,盲目擴能增產。
2、央視新聞: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其中一半獎給David Card,“因為他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貢獻”,另一半則獎給Joshua D.Angrist和Guido W.Imbens,“因為他們對因果關係分析的方法學的貢獻”。
3、發改委:為進一步做好能源電力供應保障,國慶期間,與各地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密切配合,積極推動電廠提高煤炭庫存,組織各地加大電煤供應、運輸協調力度,保障電力供應。截至10月7日,全國存煤7天以下電廠數量比節前減少90%。
4、四川:發佈節約用電倡議書,要求機關單位帶頭節電。減少空調使用時間,設置製冷溫度不低於26℃,制熱溫度不高於20℃;鼓勵廣大群眾居家儘量利用自然光,不開“長明燈”,儘量使用高效率、低能耗電器。宣導綠色出行,電動汽車、電瓶車儘量利用夜間負荷低谷充電。
5、全國工商聯:發佈“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榜單,華為位居榜首,阿裏巴巴、騰訊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該榜單入圍門檻為上年度研發投入2.37億元。500家企業研發費用總額7429億元,其中,投入最高的企業研發費用為1419億元。
二、國際資訊
1、亞洲:日經225指數漲1.60%,報28498.20點。韓國KOSPI指數跌0.11%,報2956.30點。
2、美股:道指收跌0.72%,報34496.06點;納指收跌0.64%,報14486.20點;標普500收跌0.69%,報4361.19點。
3、歐洲: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72%,報7146.85點;德國DAX30指數收跌0.05%,報15199.14點;法國CAC40收漲0.16%,報6570.54點。
4、黃金: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跌0.1%,報1755.70美元/盎司。
5、原油:WTI 11月原油期貨收漲1.47%,報80.52美元/桶;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收漲1.53%,報83.6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