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發以來,諮詢設立子女保障信託的高淨值客戶日益增加。”某家族辦公室服務機構負責人趙誠(化名)透露。
所謂子女保障信託,主要是高淨值人士(委託人)與受託人(信託公司)簽訂信託合同,將個人財產轉入受託人信託帳戶,由受託人依照委託人個人意願投資管理,並定期或不定期向受益人(高淨值人士的子女)給付一定額度的信託財產,作為後者生活、教育、創業的開支。
“這很大程度體現後疫情時期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趙誠透露,在實際操作環節,他通常建議高淨值人士在家族信託納入子女保障條款,更全面地落實財富傳承。但他發現,不少人仍會堅持設立單獨的子女保障信託。究其原因,一是他們特別重視子女婚姻風險觸發財產分割問題,二是想給子女未來生活提供更專業的保障。
“近期,不少企業家也對子女保障信託青睞有加。”一位私人銀行家族信託業務主管介紹,由於子女不願繼承家族企業,且企業家又不忍心出售企業,因此他們選擇將家族企業股權納入子女保障信託,並約定將每年利潤分紅款給付子女,滿足他們高品質生活需求。
但是,由於企業股權納入子女保障信託涉及股權轉讓及相對高昂的稅負,私人銀行依然在摸索如何設計更合理的信託操作架構,進一步減輕稅負壓力。
記者多方瞭解到,隨著國家二胎政策放開,多子女保障信託業務悄然迎來井噴期。
“今年以來,眾多二胎家庭對多子女保障信託特別感興趣,並將它視為妥善解決子女爭產的重要工具。”趙誠指出,他們正與信託公司加強業務聯動,通過提供財富傳承方案在存續期間靈活調整、追加信託財產等個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高淨值群體對子女保障信託的差異化需求。
防範子女婚姻風險成最大訴求
記者多方瞭解到,高淨值人士對子女保障信託主要有著兩大訴求,一是給子女未來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二是防範子女婚姻風險所帶來的財產分割問題。
“其中,第二項訴求特別旺盛。”趙誠告訴記者。目前逾60%高淨值人士設立子女保障信託,都是基於防範子女婚姻風險的考量。比如眾多高淨值客戶擔心子女婚姻風險會導致家族財富被分割,希望能儘早設立子女保障信託,既體現父母的關愛,也隔離子女財產分割風險。即便子女婚姻出現破裂,子女保障信託財產不會納入財產分割範疇。
“當然,子女保障信託不是一味地防範財產分割風險。”他表示,如今越來越多高淨值人士都在子女保障信託加入個性化的財產給付安排。比如當子女婚姻存續期達到3年後,子女可以領取3%-5%信託財產用於生活開支;若存續期達到7年後,又可以領取約5%-8%信託財產;當子女擁有自己的下一代,又能從子女保障信託領取一筆特定的財富作為撫養費等。
此外,一些高淨值人士為了鼓勵子女傳承父輩的創業拼搏精神,會在子女保障信託裏設定特別條款——當子女創業時,受託公司按約定將給予一筆創業啟動資金,避免子女家庭因創業失敗發生感情糾紛。
記者多方瞭解到,隨著子女保障信託的財富傳承安排日益個性化,信託財產變得多元化。除了現金與證券類資產,越來越多高淨值人士打算將人身保險、房地產、藝術品一併納入。因為他們發現人身保險需指定“明確的受益人”,難以有效防範子女婚姻風險所帶來的財產分割問題。
“目前,我們正嘗試將藝術品、房地產納入子女保障信託,但這種操作涉及買賣交易,也會帶來不菲的稅收,操作難度依然不小。”趙誠指出。
二胎家庭的財富傳承新籌謀
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也給多子女保障信託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在當前設立多子女保障信託的高淨值客戶家庭裏,逾60%都有二胎。”一位民間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究其原因,這些高淨值人士不希望子女“爭奪遺產”糾紛出現,乾脆設立多子女保障信託妥善解決兩個子女的財富傳承分配問題。
此舉的最大好處,是多子女保障信託的私密性,令子女們無從瞭解父母的財富分配安排,引發爭產的幾率隨之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時常提醒高淨值客戶,盡可能不要在日常生活裏向子女透露任何多子女保障信託的財富分配條款內容,以免前功盡棄。”他指出。
其實,高淨值人士對每個子女未來生活都做足了周到的財富傳承給付安排,幾乎每份多子女保障信託都會圍繞每個子女讀大學、踏入工作崗位、結婚生子等人生重要成長節點設定專門豐厚的給付條款。甚至部分高淨值人士為了更有效地“平衡”子女財富傳承利益,還會要求信託公司設計某些特別條款。
比如有位企業家打算將家族企業股權與經營決策權交給兒子,但又擔心女兒在財富傳承方面“吃虧”,要求在多子女保障信託裏專門約定,受託機構每年需將50%企業分紅款給到女兒。此外,考慮到女兒體弱多病,他還特別約定當女兒患病需要治療時,受託機構需安排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一切開銷均從多子女保障信託基金裏支出。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