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虛擬財產如何劃定權屬、轉讓與繼承?

2021628日,嗶哩嗶哩發佈了《一個人去世後,他的B站帳號會怎樣》一文,介紹了B站的“紀念帳號”功能,即當一名B站用戶逝世後,逝者的家屬可以將他的帳號申請為紀念帳號。在申請成功的那一刻,帳號會被凍結,之後任何人都無法登錄。同時帳號的充電、打賞等功能也將逐一關閉。而在逝者的個人主頁上,會出現一段來自B站官方的悼念資訊。


202176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取得了《CN110245940B_數字資產憑證繼承轉移中的資訊處理方法、和相關裝置》的專利,該專利實現了對用戶的數字資產憑證進行統一的維護,使得即使在用戶生命週期結束時,相關的數字資產憑證仍然能自動安全轉移到繼承人。


基於上述內容,本文以數字帳號為例,對虛擬財產的權屬、轉讓、繼承等內容進行總結與展望,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1 -

虛擬財產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條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屬於民事權利客體,但對於數據、網路虛擬財產如何進行保護,目前並未有明確的規定。

虛擬財產是以數據形式存在於特定電子虛擬空間中的一種模擬財產的電磁記錄。從目前司法案例分析,虛擬財產主要分為虛擬裝備、虛擬貨幣、網路店鋪、網路帳號等。從具體表現形態來看,包括網路遊戲帳號及帳戶內的裝備、角色、等級、寵物等;也包括淘寶網店等電商網店;手機靚號(如尾號8888);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帳號。


網路遊戲帳號及帳戶內的裝備

- 2 -

虛擬財產的取得及價值來源

用戶根據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用戶協議等註冊後,取得遊戲帳號、抖音、快手等帳號,上述帳號均為虛擬財產的特定表現形式。虛擬財產與汽車、房屋等傳統財產一樣,均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在帳號註冊之後,該虛擬財產具有初步的使用價值,即用戶可以基於註冊帳號流覽相關內容、發佈視頻、進行遊戲等。

用戶通過投入時間、金錢、精力、智慧等使得帳號具有交換價值,例如,夢幻西遊滿級服戰帳號、抖音快手千萬粉絲帳號。因此,用戶通過註冊的行為,獲得帳號等虛擬財產原始使用價值,但帳號等虛擬財產核心交換價值來源於用戶的投入。


抖音千萬粉絲帳號

- 3 -

虛擬財產註冊取得及其法律風險

虛擬財產的權屬變動仍然遵循民法基本規則。民事主體可以根據合同等意思合意取得虛擬財產,也可以根據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繼承等取得虛擬財產。用戶與網路服務提供者通過簽訂用戶協議等檔,註冊取得帳號為虛擬財產取得的主要方式。在用戶通過投入使得註冊帳號等虛擬財產產生較高的交換價值之後,第三方通過轉讓協議等方式取得帳號等虛擬財產也是目前主流做法。

對於用戶基於註冊行為取得帳號等虛擬財產,實踐中產生糾紛較小,更多的糾紛來源於用戶基於帳號使用與網路服務提供者產生的侵權責任糾紛,例如用戶在遊戲中開外掛、或者私下交易道具被網路服務提供者根據用戶協議等封號、刪除相關道具等,是否屬於網路服務提供者行使合同權利而非實施侵權行為?

在此類糾紛中,法院主要審查用戶協議等內容是否對用戶相關違約、違規行為進行明確,以及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用戶實施了違約、違規行為。

- 4 -

虛擬財產轉讓取得及其法律風險

1.用戶協議中的帳號禁止轉讓條款

對於第三方通過協議轉讓等方式取得帳號等虛擬財產,實踐中產生的糾紛很多。在市面上網路服務運營者提供的用戶協議中,大部分都明確規定用戶僅享有帳號的使用權,所有權由網路服務提供者享有,並且明確禁止用戶轉讓、出借、贈與帳號(以下簡稱為“禁止轉讓條款”),否則,網路服務提供者將會根據用戶協議追究用戶的法律責任,包括但不限於註銷帳號。

2.禁止轉讓條款的效力

網路服務協議由網路服務商憑藉電腦程式預先設定合同內容,以加載網頁的形式或超鏈接形式要求用戶主動點擊,網路用戶點擊同意後得以確立,以此為依據確定網路用戶與網路服務商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禁止轉讓條款為網路服務協議必要條款。禁止轉讓條款本質上無法協商,用戶只能接受或者不使用該服務。

其在法律性質上,屬於格式條款。如格式條款存在免除或減輕責任的情形,提供方未進行提示說明的,則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禁止轉讓條款屬於對合同雙方處分權的限制,而非免除或者減輕責任,因此,禁止轉讓條款並不會因為是格式條款而排出在合同內容。

3.帳號轉讓協議效力及受讓方權益維護障礙

在司法實踐中,用戶與第三方簽訂的帳號轉讓協議後,第三方可以取得帳號的密碼、換綁手機號碼、第三方登陸方式(如微博、微信登陸)取得帳號的實際控制。在網路服務提供者未同意上述轉讓行為,並配合辦理實名登記變更等時,第三方對帳號的控制權往往不夠穩定和安全。用戶可以通過舉報投訴等方式找回、註銷或惡意致使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帳號進行封號、限制登陸等處罰。

雖然用戶與第三方簽訂的帳號轉讓協議通常不會因為禁止轉讓條款而無效,但如果發生帳號被用戶找回,或者因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原因導致帳號失去控制、被註銷、限制登陸等,第三方難以直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而僅能要求用戶承擔違約責任。

但一般的帳號轉讓協議內容並不完善,違約金條款缺失或違約金無法補足守約方的損失。在守約方選擇追究違約方損害賠償責任時,也會因為帳號價值評估障礙無法明確。


- 5 -

帳號屬於註冊登記人還是實際使用人

直播的發展,導致很多帳號的註冊人、實名登記人與實際使用帳號的主體存在不一致。註冊登記人與實際使用人誰是帳號的實際權利人,以及平臺應當如何處理該種情形,是實踐中急需處理的事宜。近日,廣州互聯網法院的一則案例對此提供了實務處理思路。

1.案件基本情況

2016年,王嘉以其身份證號在酷狗直播註冊了直播帳號,註冊後一直由表妹張宜使用,直播收入打入王嘉名下銀行帳戶,但銀行卡由張宜持有。帳號目前擁有30.6萬粉絲,財富等級為“神皇”,明星等級為“歌神5”,主播榮譽為2019年大獎季軍、2019年最佳才藝獎冠軍等。

2020131日,張宜向繁星公司申請變更案涉帳號的實名認證資訊,後繁星公司變更實名認證資訊為張宜。王嘉認為,張宜因違規直播不能註冊帳號,故一直使用王嘉的帳號。繁星公司與張宜惡意串通,直接變更帳號的實名認證人,嚴重侵犯了其虛擬財產權益。王嘉遂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繁星公司將案涉直播帳號的實名認證人重新更改為王嘉。廣州互聯網法院判決:駁回王嘉的全部訴訟請求,該判決現已生效。

2.法院裁判內容

①帳號屬於虛擬財產,財產權屬包括帳號本身及用戶對帳號個性化使用、經營產生的帳號上添附的財產內容,如粉絲、流量等所反映的財產性權益。

②無法律明確規定情況下,帳號的權屬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用戶與平臺簽訂用戶協議,約定用戶僅享有帳號使用權。用戶將帳號交由第三人使用,構成對平臺的違約,平臺終止用戶繼續使用帳號屬於根據用戶協議採取的合理措施,不構成對用戶帳號使用權的侵害。平臺與帳號實際使用人之間訂立新用戶協議,重新約定帳號屬於實際使用人所有,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

③侵害註冊用戶的權益前提為用戶享有權益。從用戶註冊帳號時未勾選簽訂直播協議,缺乏通過直播獲取添附財產權益的意思表示,以及帳號主要是由實際使用人長期運營才產生新的財產性內容,該部分財產內容是用戶對實際使用人直播內容的肯定,建立在勞動基礎上,並非帳號原始價值,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帳號財產權益分配給創造者,符合勞有所得、公平原則。

3. 啟示意義

①從上述案例來看,虛擬財產保護不再納入已有的“物權”或“債權”體系框架內,而是回歸到法律保護虛擬財產的立法目的和追求的社會效果,以功能為導向進行法律解釋和適用。

②審查要點聚焦於合同外觀與合同實際履行情況。用戶通過勾選用戶協議與平臺建立合同關係。如原始註冊人將帳號轉讓、贈與他人而未告知平臺,平臺難以甄別服務對象變更,平臺仍是與原始註冊人建立合同關係。從合同外觀來看,原始註冊人通過實名登記等簽訂用戶協議,合法有限,其享有使用權。但原始註冊人違反用戶協議出借帳號,平臺有權終止雙方合同。

③審判秉承公平原則、效率原則和勞動價值論:如從合同訂立外觀來看,帳號屬於原始註冊人。但帳號財產價值主要由實際使用人產生,粉絲等具有一定人身屬性,註冊登記人再註冊登記帳號成本低。如帳號權屬為實際註冊人,則會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 6 -

平臺虛擬對虛擬財產的管理

從筆者目前處理的抖音、快手帳號權屬爭議糾紛案件實踐來看,平臺對於帳號是否可以依法轉讓、出借、繼承等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民事主體對於帳號等虛擬財產發生爭議訴諸法院後,法院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平臺給予的回饋。平臺為減少帳號爭議,當然可以約定禁止性條款,從實際司法處理結果來看,平臺因此也未承擔較大的經濟賠償責任。

虛擬財產具有清晰明確的流轉制度,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帳號等虛擬財產流轉主要法律障礙或實踐障礙來源於平臺規則,平臺規則的變革動力之一為司法實踐與立法要求。

我們注意到國家網信辦頒佈的《互聯網用戶公眾帳號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明確,用戶向第三方轉讓帳號時,應向平臺提出申請,並經過平臺對受讓主體進行核驗,公示變更登記。

根據上述規定,快手官方在轉讓雙方簽訂帳號轉讓協議並且辦理公證登記之後,可以對帳號進行實名登記變更,但上述實操中,公證機構無法對該等協議進行公證,因此,實際上無法完成實名登記變更。B站、騰訊為帳號的繼承作出的努力,但帳號實際繼承是否可以順利,也需要實踐進行驗證。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對網路遊戲帳號、手機號碼等進行司法拍賣。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各級法院、網信辦、平臺等主體為虛擬財產的流轉、繼承做出的努力和嘗試,虛擬財產具有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在具體制度設計及法院判決時,我們也應該區分特定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比例、產生原因等多種因素,從而綜合確定不同類型虛擬財產的歸屬原則及虛擬財產流轉中各方具體權利、義務、法律責任。

結語

根據上述內容,我們知道虛擬帳號的註冊、轉讓、繼承等環節均存在相應的法律障礙。作為關注行業及司法實踐的律師,可以及時對虛擬財產相關的司法實踐、立法動態、平臺實操等進行總結和分析,為客戶提供相關法律諮詢,基於目前司法實踐起草盡可能保護客戶權利的協議,以及在發生糾紛之後,積極為客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