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項下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權益限制


與中國內地相較,香港特別行政區仍沿用英國普通法。英國普通法最初稱私生子為“無親之子”,非婚生子女和生父母不發生法律上的親子關係。

人們對非婚生問題的關注,更多來自物質層面而不是道德層面及人身關係。人們關心非婚生子女的財產權益,比如家庭財產的繼承權,父母哪一方應該撫養年幼的子女,以及哪個孩子有權在贍養年老的父母後繼承其財產。

一、子女及非婚生子女的認定

根據香港《婚姻法律程式與財產條例》,對於子女的法律釋義是“婚姻的一方或雙方而言,包括該一方或者雙方的非婚生子女或領養子女”;而家庭子女的概念則是“就婚姻的雙方而言,指該雙方的子女及被該雙方視為其家庭子女的任何其他子女”。

廣義來說,如果子女在出生或成胎時父母有效地互相結合的話,便是婚生子女,一般來說,不在這個廣義的定義範圍內的子女,便是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是指非婚生關係的男女或婚姻無效的男女雙方所生的子女,也有人認為非婚生子女是指沒有婚姻關係的男女所生之子女。非婚生子女,俗稱私生子女,是婚生子女的對稱。

根據香港《非婚生子女獲取合法地位條例》第3條、第11條和第12條的規定,無效婚姻的當事人如果在結婚時不知道其婚姻無效,雙方所生子女不屬於非婚生子女,但是如果無效婚姻的當事人明知違法而故意結婚,宣告無效後,則其所生子女應為非婚生子女。可撤銷婚姻被撤銷前男女雙方所生子女是婚生子女,被撤銷後視為非婚生子女。男女婚外先生孩子後結婚,經重新辦理子女出生註冊手續,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

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根據香港法例,非婚生子女及其父母是不能享有合法子女及其父母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的。

香港法例基於分娩的事實,確認非婚生子女與生母的權利義務關係,而生父,需依據上述法律規制賦予非婚生子女婚生地位後,在法律上他們之間才發生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係。

根據香港《無遺囑遺產條例》中關於非婚生地位人士的推定,非婚生地位人士被推定在其去世時其父親並不尚存,而透過其父親與其有親屬關係的人亦並不尚存,除非相反證明成立。


三、非婚生子女的相關權益及限制

在香港,非婚生子女在立法層面上,是遭受歧視的,香港法律對已婚伴侶和他們的子女的保障遠高於非婚生子女。

1、根據《非婚生子女獲取合法地位條例》規定,非婚生子女如果沒有父親的遺囑饋贈,就不能繼承其父親的遺產,但有權繼承其生母的遺產,同樣生母也可以繼承該非婚生子女的遺產。非婚生子女的生母為該子女的當然監護人。

2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不享有管養權。根據《父權鑒定訴訟程式條例》第15條的規定,如果非婚生子女的生母死亡、精神不健全、入獄服刑,或者其並非管教該子女的合適人選,法院可以尋找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該子女的監護人。

3、非婚生子女在繼承、供養、領養、監護等方面,法律上有許多障礙。法律對非婚生子女不僅僅限制非婚生子女的權利,還包括限制其生父作為家長的權利。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不能自動獲得探視或撫養權。

4、非婚生子女父親的登記問題。香港《生死登記條例》規定了第12條規定無需以非婚生子女父親的身份就該名子女的出生申報資料,除非該名子女的母親和自稱為該名子女的父親共同提出要求。

5非婚生子女父親的身份確認一般有兩個途徑:(1)出生登記,但這只是表面證據,即使有父親的承諾而且父母一起辦理登記,子女仍不能憑之獲得婚生地位。(2)法院的裁定,在香港法院無司法權做出關於父親身份的宣告,但可與其他訴訟一起進行,例如未婚母親或她的子女可以向法院申請由子女的父親供養,法院可裁定答辯人為該子女的被推定的父親。

6、依據香港法的規定,生父可以通過與生母結婚使非婚生子女獲得准正,也可以根據《領養條例》的規定領養其非婚生子女。

四、申請父親撫養非婚生子女的訴訟程式

1、根據香港《父權鑒定訴訟程式條例》的規定,非婚生子女及其生母,有權向地方法院提起確認生父並要求其承擔撫養責任的申請。當事人還可以申請通過DNA鑒定的方式確認父親身份。其父親身份得到確認後,要及時向生死官申請登記生死登記冊中父親的名字。

2、被確認身份的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應承擔以下責任:

1)支付給非婚生子女每星期不超過500元的撫養費和教育費,一般應支付到其16歲為止,如果該子女滿16歲後仍在上學、接受職業培訓,或有殘疾、精神不健全等情況,生父應及時繼續承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到21歲。

2)該子女出生時其生母和該孩子所花費的醫療費。

3)如果該孩子出生後又死亡的,其所花費的喪葬費。

4)該子女的生母向法院請求確認其生父所花費的訴訟費。

綜上所述

在香港非婚生子女如果未能通過諸如准正、領養、宣告等程式的篩選,便無法獲得婚生地位,最終被剝奪子女應該享有的許多權利。與中國內地相比,香港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相關權益亦無法得到保障。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