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下中國企業海外市場開發的風險與機遇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迫使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企業海外市場開發受到重大影響,全球範圍內生產經營活動重新調整。

在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兩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後,各國政府紛紛效仿,出臺了經濟刺激救市措施,從融資、貿易、稅收和就業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加快複產復工和經濟復蘇,這也給中國企業海外市場開發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企業要緊跟國家政策方針,超前佈局規劃,既要大膽把握海外疫情下潛藏的發展良機,又要冷靜思考,嚴防風險,切實化困難危機為轉折機遇,實現彎道超車,開闢中國企業在國際基礎設施領域市場新格局。


01疫情給海外市場開發帶來的風險

政策風險

自疫情爆發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出臺限制中國公民的政策及嚴格的檢疫隔離措施,導致中國商務人員無法及時抵達東道國從事商務談判和開展市場活動,嚴重影響到企業海外市場的開發。

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出臺了不同程度的投資政策,提高外商直接投資門檻,保護本國和本地區的企業經營和商業利益。

如歐盟委員會針對疫情下有可能發生的外國投資者對歐盟戰略性資產的收購,向各成員國發佈了《歐盟外商直接投資指南》,以確保歐盟關鍵資產和技術免遭不合其利益的投資。類似的保護性政策將為中國企業開展國際市場開發帶來新的挑戰。

融資風險

1)來自所在國政府的風險

受疫情影響,各國經濟明顯下滑,政府財政赤字加重,導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擴大,專案給付能力下降。

預計2020年海外基建市場可能集中式爆發政府逾期違約支付,尤其是在那些經濟單薄,依靠援助和貸款的國家。

2)來自國內金融機構的風險

4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宣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4.65%國內銀行紛紛回應,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債務延期和免除相關費用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但同時,銀行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未來,銀行可能會將盈利壓力傳導至海外融資專案,從而增加海外專案的融資成本。

3)來自國際金融機構的風險

國際金融機構資金壓力倍增,可能傳導至中國企業海外市場開發的融資板塊,影響海外專案的融資空間和融資成本。如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加大對本國和國際間的疫情防控資金投入,變相削減了專案流動性的資金投入。


法律合規風險

1)履約風險

各國為防止疫情擴散而採取的封鎖措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專案的停擺,目前各執行中專案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進度滯後,專案履約受到嚴重制約,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2)法律法規變動風險

所在國出於對疫情發展形勢的擔憂,可能會針對性地頒佈臨時法律、法令、條例或採取相關的行政措施。尤其是對於本身法律體系不完備的國家,這種情況會更容易發生。中國企業應密切關注所在國法律法規的變動,防範相關風險。

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衝擊,多國紛紛出臺貨幣、財政等經濟刺激政策,以期提振經濟,防止可能的經濟衰退。後疫情時代,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各國政府必將持續出臺更多的經濟刺激政策。對此,中國企業一定要提前做好謀劃,主動抓住這一機遇。

在諸多經濟恢復和刺激手段中,降息和量化寬鬆已成為各國政府政策利器和經濟工作主要抓手。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0.25%之間,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畫,以應對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新西蘭、英國、韓國、日本等多國央行緊急採取降息政策,也有不少國家積極出臺包括減稅、促進投資、穩定就業等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各國政府將利用資金和政策紅利加速本國經濟恢復,利好影響勢必傳導至基建領域。

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開發過程中應儘快熟悉並合理利用這些新政策,抓住後疫情時代發展機遇,積極加強與各國政府溝通,謀求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務實開展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02後疫情時代海外市場開發對策

1.加強風險研判,提高合規意識

風險把控是我國承包工程企業扎實開展海外業務的前提。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部分國家政治經濟、營商環境惡化,加之疫情打擊,國家債務高企,嚴重影響境外基礎設施專案的可持續發展,為承包商開拓海外市場帶來諸多外部不確定性。

除了積極應對已開發專案受疫情影響可能的違約風險和法律訴訟問題,企業還應在未來市場開發中熟悉不同國家法律體系,瞭解不同合同條款針對不可抗力的認定差異,一旦發生類似的全球公共突發衛生事件,要全面考慮專案所在國貨幣貶值、融資落地困難、專案無法得到業主補償而存在的資金風險和成本驟增問題,做好風險前期研判和管理。

2.創新海外市場開發模式

後疫情時代,各國承包工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角力可能面臨全面洗牌,業務模式也將隨之改變,中國企業應繼續探索國際基建專案業務模式創新及實踐。

3.闊大屬地化影響

受疫情影響,國內向境外派駐人員受阻,導致許多中國企業正在實施的專案由於人工短缺而停工,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在後疫情時代,中國企業要做到在海外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要融入當地社會,聘請當地員工、當地勞工、採購當地材料,並與當地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當地的企業共成長。

4.合理利用保險手段,降低企業風險

後疫情時代,亞非拉地區各國可能會普遍出現專案支付延期或政府違約的現象。企業可以通過購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產品,緩解融資壓力,有效規避因業主違約造成的商業損失。

5.加強與行業組織的聯繫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自成立以來,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服務。後疫情時代,企業應更加積極尋求承包商會對企業的業務指導,時刻關注國家對後疫情時代的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並加強在商會平臺上的資訊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應對疫情後對外工程承包的復蘇期。

◆建議與您的法律顧問聯繫,瞭解當地相關政策,確保按規執行。

◆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客服聯絡,商討最適合您的舉措。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