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男主假離婚成真,看現實版法院如何判決!

正文


東方衛視《安家》這部電視劇揭露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實問題。

在上海,為購買二套房避稅,假離婚現象極為普遍,房子過戶給對方到底有多大的風險?我們來看看現實版的案例吧:

案情簡介:

原、被告原系夫妻關係,雙方於2014113日登記結婚,後雙方於2016223日協議離婚。2016223日,雙方簽署《自願離婚協議書》,約定:

1.雙方婚後無生育子女,目前女方未懷孕。

2.財產: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航路XXXXXXXXX室產權房男方放棄產權份額,歸女方所有。

3.雙方無共同債務。

4.聲明,雙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上述協議內容無任何異議。

弄假成真後,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稱:

20184月,原告發現被告經常夜不歸宿,才發現被告並非是假離婚,而是以假離婚為名騙取原告的房產。故提起以下訴請:

1、要求撤銷原、被告於2016223日簽訂的離婚協議;

2、要求上海市閔行區浦航路XXXXXXXXX室房屋產權50%歸原告所有。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

本院認為,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以假離婚為名騙取原告房產,故要求撤銷雙方簽訂的離婚協議。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已自願於2016223日在民政局登記離婚,原告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及風險,並不存在假離婚之說。至於離婚協議是否可撤銷,根據現有的證據尚不足以證明原、被告於2016223日離婚時簽訂的《自願離婚協議書》存在被告欺詐的情形,亦不存在脅迫情形,離婚協議非系原告真實意思的依據並不充分,且雙方協議離婚的時間至原告起訴時亦已超過法律規定的原告可主張撤銷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一年除斥期間,故原告要求撤銷原、被告於2016223日簽訂的離婚協議的訴訟請求,本院難以支持。

現原、被告簽訂離婚協議已生效,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離婚協議中約定上海市閔行區浦航路718813202室歸被告所有,亦已履行完畢,故原告現要求該房屋產權50%歸原告所有的訴訟請求,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方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那麼,假離婚應如何人財兩空的風險,隆安(上海)律師事務所吳取彬律師認為:

如果一定要通過假離婚的方式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那麼,也應在婚姻登記機關備案的離婚協議外,再簽署一份補充協議,補充協議應充分約定財產歸屬等問題,將雙方真實意思寫在補充協議當中,另外,補充協議中需要特別聲明的是;婚姻登記機關備案的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與補充協議不一致的,以補充協議約定為准!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