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改委:將精准聚焦補短板重點領域,持續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切實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此外,有關部門將於三季度開展鋼鐵、煤炭領域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督導檢查,堅決防止已退出產能死灰復燃。
2、國資委:6月,央企實現淨利潤1584.9億元,增長8.4%,月度淨利潤創歷史新高。1-6月,央企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元,同比增長5.9%;累計實現淨利潤7037.7億元,同比增長8.6%。
3、發改委:這兩年我們注意到,有一些已經外遷的企業因為水土不服紛紛回流到了國內。在最近的調研中,不少來自東莞的制鞋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關閉了他們在東南亞的工廠,回到了國內發展。
一、宏觀經濟
1、中國政府網: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召開。要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提高消費品品質,增加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領域優質供給,拓展“互聯網+生活服務”。因地制宜推進城鎮老舊社區改造,實現惠民生和促發展雙贏。
2、財政部:1-6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846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769億元,同比增長17.1%;個人所得稅5639億元,同比下降30.6%;國內消費稅8471億元,同比增長23.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3538億元,同比增長10.7%。
3、商務部: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58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468億元,同比增長0.1%;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3.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6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637.3億元,同比增長6.3%。
4、發改委: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不得通過違規提供政府補貼、貸款等方式維繫“僵屍企業”生存。分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逐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符合條件的消費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最終建立全面的個人破產制度。另據中證報報導,個人破產制度將試點先行,下半年有望在個別地區啟動試點。
5、國資委:關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國資委研究提出了第三批35家劃轉企業的名單,按照劃轉集團母公司10%的股權測算,第三批將劃轉國有資本5217.13億元。此外,國資委積極支持中央企業參與科創板。最近梳理了一批企業申報科創板,目前已有中國電器等14家企業的申請材料已經受理。
6、中證網:據悉,銀保監會向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各類資訊,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等一攬子服務。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
7、央行:週二,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1600億元,中標利率2.55%。當日無逆回購到期,這是本月央行首次開展逆回購。
8、隔夜shibor報2.7250%,上漲10.75個基點。7天shibor報2.7240%,上漲5.5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6090%,上漲0.9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經濟參考報:近日,公安部、央行、國家外匯局等多部門密集發聲部署,直指跨境金融服務風險。監管部門正在對從事跨境支付結算業務的機構展開合規性檢查,跨境無證經營合作被叫停。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打擊一批從事違規跨境金融業務的“地下錢莊”、網路支付平臺,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執法合作。
2、惠譽:鑒於美國就業增長強勁,美聯儲2019年剩餘時間內降息次數可能會低於金融市場的預期。目前看似可能在7月或9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但不太可能標誌著一系列降息的開始,與目前聯邦基金期貨市場消化的路徑相反。
3、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漲4.3%,報2011點,續刷2014年1月以來新高。
4、道瓊斯指數收跌0.09%,報27335.63點。納斯達克指數收跌0.43%,報8222.80點、標普500指收跌0.34%,報3004.04點。
5、英國富時指數上漲0.6%,報7577.20點。法國CAC指數上漲0.65%,報5614.38點。德國DAX指數上漲0.35%,報12430.97點。
6、日經225指數跌0.69%,報21535.25點。韓國KOSPI指數漲0.45%,報2091.87點。
7、WTI 8月原油期貨收跌1.96美元,跌幅3.29%,報57.62美元/桶。布倫特9月原油期貨收跌2.13美元,跌幅3.20%,報64.35美元/桶。
8、COMEX 8月黃金期貨收跌0.16%,報1411.20美元/盎司。
1、繳納30%交易所得被抽“蘋果稅”線上醫療平臺提出質疑
俗稱為“蘋果稅”的蘋果商店服務費延展到線上醫療平臺。近日多家線上醫療平臺收到蘋果公司要求,應用內購買需要使用IAP服務,並繳納30%的交易所得。丁香醫生、好大夫線上等多家互聯網醫療平臺均表示線上問診是醫生根據每個患者的個體化病情一次勞動付出,並非像線上課程一樣的可複製型產品,但蘋果公司對此並不認同。(中國青年報)
2、我國科學家發現新致聾基因
耳聾基因領域,又有了最新研究成果。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馮永教授團隊,繼參與我國自主克隆的第一個人類致聾基因GJB3工作後,第二次發現了新的耳聾基因——ABCC1,並首次提出了內耳中“外排蛋白功能障礙”或導致耳聾的結論。這有望為研究遺傳性耳聾的致病機制提供新方向,該成果日前線上發表於國際雜誌《醫學遺傳學》。(科技日報)
3、癡呆症並非不可避免:研究發現某些健康習慣能抵消風險
老年癡呆症或阿爾茨海默病通常被一些人認為是衰老後不可避免的結果,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儘管這些疾病存在遺傳風險,但一項新發表的研究發現,某些健康習慣抵消了風險。該研究來自埃克塞特大學,最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發表。根據這項研究,那些具有患有癡呆症遺傳風險但仍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患這種腦部疾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32%。(cnBeta)
4、世衛組織:建議禁止在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中加糖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調查報告稱,在歐洲出售的許多嬰兒食品均含有大量糖份,可能影響嬰兒的牙齒健康、導致肥胖或令孩子養成只愛吃甜食的習慣等。據此,世衛組織建議,需禁止生產商在3歲以下幼兒的食品添加糖分。(中國新聞網)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