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統計局: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4%,增速比上月回落3.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5747億元,同比增長6.1%。下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
2、證券時報:週三,有市場消息稱,港交所正初步向業界諮詢有關“熔斷機制”的意見,主要為避免香港淪為“大鱷提款機”,防患於未然。港交所回應稱,正與業界探討各項完善市場微結構的措施,不過目前都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
3、經濟日報: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表示,大豆蛋白素肉對於動物性肉類的替代性非常有限。人類需要多元化營養管道。動物性蛋白所含的營養成分是植物性蛋白所不具備的。
4、新華社:美國部分國會議員14日提出一份法案,擬限制部分中國公民赴美學習或進行學術交流,對於所有申請赴美學習或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國公民,若其研究學科在美國“商業管制清單”中,簽證官應徵詢“安全諮詢意見”,即將申請人材料寄回華盛頓,以對申請人進行額外審查。
5、財經頭條App: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徐洪才博士於2019年5月14日正式出任財經頭條(財經早餐、財經下午茶、財經秘書)首席經濟學家。
一、宏觀經濟
1、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全力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強化交易所和仲介機構責任,有效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要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大發行、交易、退市、資訊披露等制度改革力度,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
2、外交部: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增長,呈現積極向好勢頭。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完全可以克服。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抵禦任何外部風險和衝擊。
3、中證報:據悉,科創板券商總跟投比例達10%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中一家保薦機構與發行人具有關聯關係,且關聯的股權關係超過7%,此時該保薦機構才可聯合1家無關聯保薦機構進行聯合保薦;二是發行規模不足10億元,此時每家券商跟投比例才可達5%,兩家券商總跟投比例才可達10%。
4、新華社: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週三在北京開幕,中國願同有關國家一道,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畫和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畫,幫助人們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賞,為展示和傳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鑒平臺。
5、央行:週三,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億逆回購到期。從5月15日開始,對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分三次實施到位。當天為實施該政策的首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1000億元。
6、隔夜shibor報2.5334%,上漲12.11個基點。7天shibor報2.6410%,下跌0.9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930%,上漲0.2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美國:4月,零售銷售月率下降0.2%,預期為增長0.2%,前值為1.6%。此外,美國工業產值出現四個月來第三次下滑,以機械和機動車為首普遍表現疲軟。
2、歐元區:一季度,GDP環比增長0.4%,預期為0.4%,經濟同比增長1.2%,預期為1.2%。
3、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3.10%,報1032點。
4、標普500指數收漲16.55點,漲幅0.58%,報2850.96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115.97點,漲幅0.45%,報25648.02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87.66點,漲幅1.13%,報7822.15點。科技股領漲,美股連續第二日反彈,騰訊在美ADR跌1%,人造肉第一股再漲9%。
5、德國DAX 30指數收漲0.90%,報12099.57點;大眾收漲0.73%,寶馬收漲2.46%。法國CAC 40指數收漲0.62%,報5374.26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76%,報7296.95點;小盤股富時250指數收漲0.01%。
6、日經225指數漲0.58%,報21188.56點。韓國KOSPI指數漲0.53%,報2092.79點。
7、WTI 6月原油期貨收漲0.24美元,漲幅0.39%,報62.02美元/桶。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收漲0.53美元,漲幅0.74%,報71.77美元/桶。
8、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漲0.1%,報1297.80美元/盎司。
1、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監管資訊平臺投入試運行
5月15日,國家藥監局在醫療器械監管業務領域首個智慧監管平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監管資訊平臺”於近日投入試運行,據悉,首批全國將有17個省試用該監管平臺,下一步另外14個已有系統省份將開展數據對接試運行工作,該系統經試運行修改完善後,計畫於今年四季度在全國範圍正式投入使用。(國家藥監局)
2、仿生膠水可快速強力止血
5月1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能在數十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大出血的仿生水凝膠材料,這種材料的效果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未來有望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科技日報)
3、科學家在鯨魚體內發現抑癌基因
5月15日,科學家研究鯨類動物潛在的癌症抑制機制,包括鯨魚、海豚和江豚在內的哺乳動物群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這項研究發現,大自然以無數種方式在生命樹中戰勝了癌症,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幫助找到預防人類癌症的潛在新靶點。比如說,可以借鑒鯨魚的蛋白質來阻止細胞的增殖,從而開發出能縮小人體腫瘤的藥物。(生物探索)
4、壓力過大會致細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5月15日,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極有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科學家對這些事件的潛在連鎖反應還沒有深入瞭解。發表在《mSystems》雜誌上的一項對小鼠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出現會引起腸道細菌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增加其攻擊自身的可能性。(生物穀)
5、美國研究牛油果核有消炎功效
5月15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牛油果核提取物可能具有消炎功效。科學家表示,牛油果核含有豐富的多酚化合物,抗氧化的同時還能對抗細胞炎症。早在很久以前,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就已經學會熬煮牛油果核來治療疾病,包括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腸胃炎、糖尿病等。(環球網)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