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華社:春節消費的勁風無疑在2019年開年之際吹來陣陣暖意,要讓春節消費的勁風繼續吹下去,還需不斷努力推動形成更強大的國內市場,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挖掘消費增長點,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提高百姓收入。
2、證監會:上市公司應當於首次披露重組事項時向證券交易所提交內幕資訊知情人名單;首次披露重組事項未披露標的資產主要財務指標、預估值、擬定價等重要要素的,應當於披露重要要素時補充提交內幕資訊知情人名單。
3、上海市網信辦:對23個被約談App開展“回頭看”複測工作。截止1月中旬,各App共整改158個“不合理許可權”和98個“合理但存在風險許可權”。整改後剩餘6個“不合理許可權”因企業戰略調整等原因還未整改,但都已列出詳細整改計畫。
一、宏觀經濟
1、央行:1月,我國外匯儲備30879.2億美元,環比增加152億美元,連續三個月增加。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影響,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2、發改委:2月4日至10日(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共發送旅客4.21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0.35%。其中,鐵路6039.1萬人次,增長5.8%;公路3.38億人次,下降0.8%;民航1258.6萬人次,增長10.6%;水運1022.3萬人次,下降3.2%。
3、上海市委:增設自貿區新片區。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優化服務科創企業和實體經濟的金融、科創、法治等環境。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保障第二屆進博會圓滿成功舉辦。上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計畫公佈,明確了進一步的改革目標和改革任務,包括總稅率及社會繳費降低到65%左右等四個方面25項任務。
4、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高於上年。積極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範圍,積極穩妥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適當放寬“三農”專項金融債券的發行條件,適度提高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
5、中國銀聯:2019年春節假日期間(除夕至初六),銀聯網絡交易再創春節長假歷史新高,交易總金額首次突破萬億級,達1.16萬億元,較去年春節增長71.4%。專家認為,今年春節消費有兩個特點值得關注,第一是老百姓更捨得花錢;第二是文化娛樂和旅遊消費增長迅速。
6、一財:截至2月11日,至少有21個省份財稅部門公開發文明確了減稅費幅度,而且都選擇了按50%頂格減征“六稅兩費”,且可以疊加享受其他優惠政策,政策實施期限為2019-2021三年。
7、央行:週一,未開展逆回購操作。當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
8、隔夜shibor報2.2650%,上漲17.9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960%,上漲26.2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980%,下跌0.2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英國:2018年四季度,GDP同比增加1.3%,環比增加0.2%。全年GDP增長1.4%。脫歐截止日期臨近,市場恐慌導致投資信心受挫,英國四季度商業投資同比下降3.7%,創2010年一季度以來最大跌幅。分析師稱,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放緩,是汽車製造和尤其是鋼鐵產品產量滑坡拖累所致。
2、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1.0%,報595點。
3、標普500指數收漲1.92點,漲幅0.07%,報2709.80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53.22點,跌幅0.21%,報25053.11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9.71點,漲幅0.13%,報7307.90點。投資者繼續關注國際貿易談判的進展及美國政府再次關門的風險。
4、德國DAX 30指數收漲0.99%,報11014.59點。法國CAC 40指數收漲1.06%,報5014.47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82%,報7129.11點。
5、日經225指數跌2.01%,報20333.17點。韓國KOSPI指數漲0.17%,報2180.73點。
6、WTI 3月原油期貨收跌0.31美元,跌幅0.59%,報52.41美元/桶。布倫特4月原油期貨收跌0.59美元,跌幅0.95%,報61.51美元/桶。對能源需求疲軟的擔憂及美元走強等因素均令油價受到抑制。
7、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跌0.5%,報1311.90美元/盎司,延續上周跌0.3%的遭遇。
1.國常會:3月起對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減按3%徵收增值稅
2月11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一要加快完善癌症診療體系,發展“互聯網+醫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二要加快境內外抗癌新藥註冊審批,滿足患者急需。三要保障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用藥,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征增值稅。(財聯社)
2.17種抗癌藥報銷超4萬人次
2月11日,國家醫保局發佈消息指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醫療機構和藥店按談判價格採購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總量約為184萬粒(片/支),採購總金額5.62億元,與談判前價格相比節省採購費用9.18億元,累計報銷4.46萬人次,報銷金額2.56億元,醫保報銷後費用負擔降低超過75%。(健康報)
3.《中醫藥--板藍根》ISO國際標準面世 提升產品競爭力
2月11日,在當下全球流感肆虐之時,板藍根是應用最廣泛的中藥品種之一。上海中醫藥大學11日披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佈了該校中藥學院王瑞教授團隊主導制定的《中醫藥-板藍根藥材》國際標準。該標準的制定將為推動板藍根國際標準化發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對提升板藍根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板藍根產品國際貿易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新聞網)
4.用瘧原蟲治癌有多少科學依據?
2月11日,瘧原蟲治癌值得探索,但指望“一針血”見效,想法雖好,卻不現實。治癌症只需1毫升含有瘧原蟲的血,然後用青蒿素控制著就行了?春節期間,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教授陳小平的一篇演說熱傳。他用通俗語言講解了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原理,但這被傳播成了金庸小說裏的“用病治病”,似乎治癌症就像武俠片裏“以毒攻毒”療傷那麼簡單。(新京報)
5.陷足纈沙坦致癌風波,輝瑞日本公司召回相關降壓藥
2月11日,纈沙坦的全球召回已經擴展到了輝瑞和日本。近日輝瑞駐日本東京的分公司表示,因原料藥含有可能致癌的雜質,目前正在從日本召回5批超76.3萬片降壓藥Amubaro,召回行動已於上周四開始。(醫穀)
6. 運動比藥物更能減少內臟脂肪
2月11日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減少內臟脂肪方面,運動比藥物更有效。對胖人來說,能用手捏出、用尺量出的體表脂肪通常不是很危險,而看不見的脂肪即內臟脂肪才是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元兇”。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內科助理教授伊恩·尼蘭德說,脂肪在人體內的位置很重要,並不是所有肥胖的人都會得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內臟脂肪會影響心臟、肝臟等器官功能以及整個身體系統。通過運動來減肥,改變的不僅僅是體重和身體品質指數,對心腦血管健康還有更大的益處。(新華網)
7. 《科學》網站:美國“悄悄”重啟爭議病毒實驗。
2月11日,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披露,美國政府機構已“悄悄”批准曾引發巨大爭議的禽流感病毒改造實驗,這類被認為“危險”的實驗在被禁多年後將很快重啟。相關實驗可將H5N1禽流感病毒改造得易於在哺乳動物間傳播,被認為可能帶來人際傳播風險。《科學》雜誌網站8日一篇獨家報導說,在相關實驗被暫停4年多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一個委員會去年“悄悄”批准了重啟實驗。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一名發言人表示,由於包含專利等資訊,不便公開相關評審資料。(新華網)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