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疏解到雄安新區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支持在京國有企業總部及分支機構向雄安新區轉移;加大對雄安新區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建立長期穩定的建設資金籌措機制,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雄安新區企業發行上市、並購重組、股權轉讓、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
2、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深入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通知。在落實好已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稅務總局配合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完善降低增值稅稅率、降低社保費費率等實施方案,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儘早公佈實施。
3、中國網信網:2018年9月以來,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針對社會反映強烈、侵害用戶權益的惡意移動應用程式開展專項整治,發現並清理7873款存在惡意扣費、資訊竊取等高危惡意行為的移動應用程式,並督促電信運營商、雲服務提供商、功能變數名稱管理機構等關停相關服務。
4、一財:華為5G發佈會召開,發佈全球第一款5G基站核心晶片——天罡。天罡晶片擁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強算力,比以往晶片增強約2.5倍。截止目前,華為已獲得30個5G合同,5G已經累計發貨2.5萬個基站。此外,華為率先突破5G規模商用的關鍵技術,率先開始全球規模商用,開始5G全球規模部署。
一、宏觀經濟
1、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中國有足夠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來緩衝經濟下行的壓力,無需擔心中國經濟短期前景。中國一直在持續推進改革。長期來看,中國將迎來科技產業爆發,將極大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對於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
2、央行:為提高銀行永續債的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從中國人民銀行換入央行票據。
3、商務部:我國消費市場穩健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會改變,消費潛力繼續釋放的勢頭也不會改變。另外,目前,已經在全國58個大中型城市建成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全國已有8.6萬家企業、52.4萬商戶參與到追溯體系建設中,覆蓋豬牛羊雞肉、500餘種蔬菜和部分水果和水產。
4、經濟參考報:從多位權威人士處獲悉,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門加緊磋商完善現有政策,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呼之欲出。綱要與此前政策相比,問題導向性更強,著力於補短板強基礎,含金量更高,執行力度更大。
5、央行:週四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當日實現淨回籠1500億元。
6、隔夜shibor報2.2630%,上漲1.90個基點。7天shibor報2.6160%,上漲3.2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9040%,下跌0.5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歐洲央行:公佈1月政策利率會議決議,主要再融資利率0%,邊際貸款利率0.25%,存款便利利率-0.4%,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再次明確首次加息後將繼續實施QE到期債券再投資。
2、新華社:據澳大利亞媒體日前報導,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設備,通過篩檢血液可快速確定患者體內的致病病原體,從而讓患者更快得到醫治。
3、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4.4%,報939點。
4、標普500指數收漲3.63點,漲幅0.14%,報2642.3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22.38點,跌幅0.09%,報24553.2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47.70點,漲幅0.68%,報7073.46點。
5、德國DAX 30指數收漲0.53%,報11130.18點。法國CAC40指數收漲0.65%,報4871.96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35%,報6818.95點。
6、日經225指數跌0.09%,報20574.63點。韓國KOSPI指數漲0.81%,報2145.03點。
7、WTI 3月原油期貨收漲0.51美元,漲幅0.97%,報53.13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跌0.05美元,跌幅0.08%,報61.09美元/桶。
8、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跌0.3%,報1285.90美元/盎司。
1.安徽鼓勵仿製藥研發,全國首仿獎勵200萬元。
1月24日,安徽省鼓勵新藥創制和鼓勵仿製藥研發並重,完善藥品知識產權保護。醫藥企業每取得1個全國首仿藥品生產批件,並落戶安徽生產的,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實施意見》稱,鼓勵企業開展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政策措施,對完成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每個品種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單個企業最高可達300萬元。(安徽省衛健委)
2.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1月24日,5只生物鐘紊亂體細胞克隆猴登上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標誌著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進現實”,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藥物研發駛入“快車道”“10年攻關+10億美元投入”幾乎是目前新藥出爐的“標配”,然而,即便投入如此之巨,失敗概率仍超90%。科學界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缺乏遺傳背景一致的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新華社)
3.食道癌常見基因突變細胞會隨年齡增加。
1月24日,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最新基因解析技術,詳細分析了食道上皮細胞基因突變,由此成功查明了老年人罹患癌症的部分機理。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食道癌中經常發現的基因突變細胞會在食道上皮中逐漸增加,70歲以上的老年人,整體食道面積的40%—80%都變成了帶有這種癌症基因突變的細胞。(科技日報)
4.“自噬反應”可以抑制癌症的發生。
1月24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線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癌症的重要研究。來自加州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自噬反應”可以抑制癌症的發生,這和過去許多人的認知恰好相反。因此,那些用來抑制自噬反應的療法,可能反而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學術經緯)
5.最新研究揭示早期營養不良如何增加哮喘風險。
1月24日,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可影響子代呼吸系統的發育和功能,並顯著增加從兒童到成人哮喘發生風險,但其發生機制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蛋白質限制來模擬營養不良的狀態,構建了生命早期營養不良的小鼠模型,發現生命早期營養不良的小鼠較生命早期營養正常的小鼠實驗性哮喘易感。而這一哮喘易感性表現出一定的性別差異,在雌性子代中沒有發現哮喘加重的跡象,這可能與發育源性疾病存在性別偏好有關。(中國科學報)
6.補硒可能有助於預防高危膀胱癌。
1月24日,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767名膀胱癌新確診患者的硒含量與1108名普通人的硒含量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女性、部分吸煙者和p53陽性膀胱癌患者體內的硒含量與膀胱癌呈負相關。在普通人群中,硒與膀胱癌之間並未表現出明顯相關性。但女性(34%)、中度吸煙者(39%)和p53陽性癌症患者(43%)在硒含量較高的情況下,膀胱癌發病率顯著降低。(健康報)
7.短效避孕藥停七天再吃無醫學意義。
1月24日,英國性與繁殖健康委員會(FSRH)更新了最新指南,其中提到短效避孕藥空七天不吃是沒有醫學意義的,完全可以一直連續吃下去。其模擬月經也沒有任何健康好處反而會給女性帶來不便。指南建議,女性可以通過量身定制的方案減少或避免以上的弊端,擴大避孕選擇。(健康時報)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