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統計局:2018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二是生育水準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兩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
2、財政部:截至2018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83862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6.6%,低於國際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餘額14.96萬億元,政府債務的負債率為37%,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
3、中證協:召開投資銀行委員會專題擴大會議。警惕由行業無序競爭引發的執業品質下降和行業風險。嚴格遵守對於以低於成本或不正當競爭手段招攬證券承銷業務,違反公平競爭、破壞市場秩序等行為的禁止性規定。
4、財經頭條APP:針對有自媒體文章評論百家號在百度搜索結果中占比過高的情況,百度回應表示,在目前百度搜索結果中,百家號內容占比小於10%。數據顯示,2018年12月,百度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佔有率超過70%,全球市占率僅有1%。
5、騰訊《一線》:美團宣佈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目前美團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掃碼騎車,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一、宏觀經濟
1、新華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
2、財政部: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0906億元,同比增長8.7%。2018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1652億元,平均發行期限6.1年,平均發行利率3.89%。
3、統計局:當前我國人口發展處於重大轉折期,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2600餘萬人。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4、21世紀:截至2018年末,共有8座副省級城市GDP突破萬億。調低增速目標是副省級城市的一個主流趨勢。部分副省級城市利用文創、新零售等引爆新消費需求,培育經濟新動力。分析師認為,發展文創、新零售等新經濟產業應該注重差異化發展,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商業地標的。
5、中證報:目前已有6700億元紓困基金宣告成立,其中專項資管產品約3100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約3600億元。救急不救窮是紓困基金選擇標的一般原則。業內人士坦承,目前紓困基金存在落地難的問題,需多方合力、遵循投資規律、保持耐心。
6、央行:週三,開展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2575億元,操作利率為3.15%。當日有3500億逆回購到期,實現淨回籠925億元。
7、隔夜shibor報2.2440%,上漲0.1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840%,上漲0.6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9090%,下跌0.5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財經頭條App:2018年,日本貿易逆差為1.2萬億日元,為2015年以來首度出現全年貿易逆差。週三,日本央行宣佈維持政策利率在-0.1%不變,符合預期。金融系統動盪的風險目前不高,但前景值得關注。近期海外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可能增加,需要密切關注企業和家庭情緒的影響。
2、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5.2%,報982點。
3、標普500指數收漲5.80點,漲幅0.22%,報2638.70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171.14點,漲幅0.70%,報24575.62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5.41點,漲幅0.08%,報7025.77點。美股集體收漲。
4、德國DAX30指數收跌0.17%,報11071.54點。法國CAC 40指數收跌0.15%,報4840.38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85%,報6842.88點。
5、日經225指數跌0.14%,報20593.72點。韓國KOSPI指數漲0.47%,報2127.78點。
6、WTI3月原油期貨收跌0.39美元,跌幅0.74%,報52.62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跌0.36美元,跌幅0.59%,報61.14美元/桶。
7、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漲約0.05%,報1284美元/盎司。
1.廣東打造“一條龍”母嬰服務鏈。
1月23日,《廣東省母嬰安全和健康兒童行動計畫(2018~2020年)》出臺。《計畫》指出,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產後避孕、兒童保健等內容,提供系統、規範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打造無縫銜接“一條龍”服務鏈。(健康報)
2.免疫細胞或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
1月23日,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家公佈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統中一種特殊的白細胞——巨噬細胞可能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這一發現有望改善現有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動物實驗顯示,降低巨噬細胞的濃度會讓高鹽飲食小鼠的血壓升高;而當巨噬細胞的濃度恢復到正常時,血壓也恢復正常。在內皮素系統缺乏和藥物誘導罹患高血壓的小鼠身上進行同樣的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科技日報)
3.科學家首次用幹細胞培養出完美人體血管。
1月23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培養出了人體血管的完美類器官,並確定了可能預防血管變化的關鍵機制。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大大促進了糖尿病等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學術經緯)
4.英國科學家研究抗禽流感轉基因“超級雞”。
1月23日,英國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對於禽流感有抵抗力的“超級雞”。科學家們希望研究成果有望用於阻止人類致命性流感疫情的爆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教授表示,科學家計畫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該技術可以改變鳥類和家禽的一部分DNA,而不改變其餘部分的DNA遺傳物質,因此可以確定阻止病毒發展和傳播的最小幾率。此外,利用該技術對雛雞進行基因編輯可以去除掉流感病毒所依賴的蛋白質部分,讓雞完全抗禽流感。(環球網)
5.乙醯輔酶A累積或促肝癌轉移。
1月23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研究發現,代謝酶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的下調與肝癌轉移及肝癌患者更差的預後密切相關,代謝物乙醯輔酶A(Acetyl-CoA)水準的累積很可能是肝癌轉移的驅動性因素。相關論文線上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上。(人民健康網)
6.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發燒能促進免疫細胞“運動”。
1月23日,最新研究顯示,當機體溫度達到高熱(38.5攝氏度)及以上水準時,會促進免疫細胞中的一種名為熱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質被招募到細胞膜上與α4整合素“結合”,這能大大加速免疫細胞的“運動”(黏附和遷移),使其可以快速趕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結和組織,高效“掃除”感染。(人民日報)
7.澳大利亞開發疫苗快速研發平臺。
1月23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平臺技術,有望大大縮短新疫苗研發和測試週期,這將有助於防控傳染病大暴發。據介紹,研究團隊未來的目標是,能在最短6個月週期內生產超過20萬份安全有效的新疫苗,並可立即投入醫療使用。(中國科學報)
8.Aquinnah Pharmaceuticals獲得75萬美元專案資金。
1月23日,Aquinnah Pharmaceuticals宣佈從Tau Pipeline Enabling Program(T-PEP)處獲得75萬美元資金,用於推進研究阿爾茨海默症的全新療法。Aquinnah Pharmaceuticals是應激顆粒生物學界的領頭公司,致力於調節神經退行性應激顆粒的研究和開發。(動脈網)
9.凱泰資本戰略投資Teon Therapeutics。
1月23日,凱泰資本、北極光創投與東方富海完成了對美國Teon Therapeutics, Inc.天使輪投資。Teon Therapeutics, Inc. 位於美國加州灣區,主要研發針對免疫通路中GPCR 靶點的小分子藥物。(醫藥魔方)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