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政府網:今年我國發展的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更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工作艱巨繁重。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市場活力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今年在投資上將聚焦五個方面,包括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民生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生態環保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3、澎湃新聞: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房地產市場既不要過熱也不要過冷,最好是保持相對穩定。因為無論房地產市場過熱還是過冷,都會對經濟和金融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既要防止泡沫,也要防止房地產出現大的波動。
4、海關總署:如果以美元計價,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增幅達到27.1%,增速在我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位列第一位。此外,2018年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3233.2億美元,同比擴大17.2%。
一、宏觀經濟
1、海關總署: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
2、商務部:2018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呈現特點包括,實際使用外資創歷史新高;製造業實現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實現快速增長;外資大專案實現快速增長;主要投資來源地實際投入增長態勢良好。
3、新華社:30.51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8856.1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創歷史新高。透過兩個“歷史新高”,同樣不難看出世界與中國攜手共進的信心沒有衰減。經濟全球化時代,哪里有市場、哪里開放的胸懷更廣闊,企業就到哪里去。
4、上證報:據悉,包括支付寶在內的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已完成100%集中交存等相關工作。沒有了備付金作為收入來源和通道費率談判籌碼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斷直連”的基礎上,業務生態將發生巨變。某支付機構人士直言,至少將推動支付機構商業模式進一步向小額場景創新方向演進。
5、中汽協: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同比下降4.2%和2.8%,銷量為28年來首度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6、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動員社會各界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將消費扶貧納入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和地方各級結對幫扶工作內容,動員民營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7、央行:週一,開展800億元7天期、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於2.55%、2.85%。當日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分析認為,春節前流動性需求是季節性的,此次重啟逆回購表明,目前節前通過降准置換MLF投放的量不夠。
8、隔夜shibor報1.8780%,上漲17.00個基點。7天shibor報2.6290%,上漲7.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9840%,下跌2.30個基點。
二、國際資訊
1、世界黃金協會(WGC):2018年,全球黃金ETF規模增長3%至1006億美元,是2012年以來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分析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拉升了避險需求,黃金因此受到投資者青睞。
2、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1.9%,報1147點。
3、標普500指數收跌13.65點,跌幅0.53%,報2582.61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86.11點,跌幅0.36%,報23909.8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65.56點,跌幅0.94%,報6905.92點。隨著財報季拉開帷幕 美股今年首次出現連續收跌。
4、德國DAX 30指數收跌0.29%,報10855.91點。法國CAC 40指數收跌0.39%,報4762.75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91%,報6855.02點。
5、日經225指數漲0.97%,報20359.70點。韓國KOSPI指數跌0.53%,報2064.52點。
6、WTI原油收報50.69美元/桶,下跌0.90美元,跌幅1.74%。布倫特原油收報60.90美元/桶,下跌1.39美元,跌幅2.23%。
7、COMEX2月黃金期貨收漲0.1%,報1291.30美元/盎司。
1.賽德薩斷供國家衛健委:預計7月恢復。
1月14日,由於工廠停工檢修,此前醫藥巨頭輝瑞表示,旗下“明星藥”血液腫瘤治療用藥阿糖胞苷注射用無菌粉末(商品名“賽德薩”)今年1月起全球範圍內會出現部分市場供貨不足的情況。藥物斷供引發衛健委關注,國家衛健委藥政司發佈《關於做好阿糖胞苷注射劑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而據瞭解,該藥要今年7月才能恢復供應,國內藥企或可以趁“老虎打瞌睡”搶市場。(廣州日報)
2.國家衛健委與海南省簽署合作協議四個方面推動改革。
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簽署《關於支持海南省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 促進自貿區(港)建設合作協議》。《合作協議》針對海南省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優勢,結合衛生健康工作實際,著重從四個方面推動海南省衛生健康事業改革。(中國新聞網)
3.國際器官保護協會成立。
1月14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牽頭主辦的國際器官保護協會成立暨第四屆國際器官保護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在中國人體器官保護先進技術與產業聯盟基礎上,經過1年多時間籌建的國際器官保護協會在會上成立。(健康報)
4.大連完善全科醫生激勵機制。
1月14日,遼寧省大連市印發《關於貫徹落實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意見》要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提升全科醫生工資水準,使其工資水準與當地縣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準相銜接。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用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給予其進一步傾斜,切實增加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鼓勵各單位在內部繢效工資分配中設立全科醫生津貼。(大連市政府)
5.蘇州發佈兒童意外傷害報告。
1月14日,江蘇省蘇州市《0~14歲兒童意外傷害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佈。蘇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18年在該市兒童中展開抽樣調查,覆蓋26871名0~14歲兒童,其中男女性別比為1.06:1。《報告》顯示,蘇州市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為9.64%,大多數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報告》指出,13.4%的兒童一年內發生過兩次及以上傷害,最常發生的依次為跌落傷、器具傷、燒燙傷、動物咬傷、交通事故等。家中是兒童發生意外傷害的主要地點。(蘇州市政府)
6.復旦醫學科普研究所掛牌。
1月14日,全國首個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成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擔任所長。他表示,研究所成立後,將集結我國醫學科普優秀人才及各界智慧,為醫學科普“建章立制”,打造“復旦品牌”,構建“上海標準”。(健康報)
7.解放軍總醫院完成世界首例5G遠程手術測試。
1月14日,解放軍總醫院成功開展世界首例5G遠程手術測試。該技術創新性地將手術機器人系統與5G技術相結合,為遠程手術的合理實現提供瞭解決方案,此次手術的實施標誌著外科手術正式進入“5G”時代。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二科團隊,在多設備操控實驗室裏,通過5G傳輸技術,遠程無線操控機械臂,對遠端的試驗動物實施遠程肝切除手術。手術用時約60分鐘,操作延遲極低,手術創面整齊,不見一絲血跡,術後實驗動物的生命體征平穩。(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8.vDISCO:首個真正讓動物全身透明的技術!
1月14日,德國慕尼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8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展示了一項名為vDISCO的技術——通過向小鼠體內泵入納米抗體,對特定的細胞類型進行標記,首次實現不破壞結構的情況下,真正透視小鼠細胞、組織及器官的狀態以及之間的聯繫。該技術可以使死亡的小鼠變得渾身透明而堅硬。(科技部)
9.最新生物材料可以使傷口自然癒合。
1月14日 ,倫敦帝國學院的Ben Almquist博士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一種新的分子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與身體的自然修復系統協作,以推動傷口的癒合。這種新材料被稱為牽引力啟動的有效載荷(縮寫為TrAPs),在現有的醫療材料中加入TrAPs可能會徹底改變傳統的傷口治療方式。(快科技)
10.研究表明負面情緒與更高程度的炎症相關。
1月14日,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負面情緒,比如悲傷和生氣,與更高程度的炎症相關,可能預示著糟糕的健康情況。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多次測量的消極情緒與炎症生物標誌物水準較高有關。過去的研究表明,臨床抑鬱和敵意情緒與更高程度的炎症相關,與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CMDI)
11.多吃糖會加重痘痘。
1月14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表示,痘痘本質與痤瘡相同,攝入過多糖分的確會加重痤瘡的症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表示,高糖的攝入會增加胰島素的產生,進而增加雄激素的產生,也會增加另外一個細胞因數——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的產生,這些物質的產生會引起皮脂腺的過度分泌,皮脂增加,使得細菌的營養增多。細菌過度增殖,則會產生更多有害的東西,因而產生炎症反應,最終使痘痘加重。(中國婦女報)
12.多吃膳食纖維和全穀物有益健康。
1月14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最新發表的論文稱,近40年來的觀察性研究和臨床試驗顯示,每天吃至少25-29克或者更多的膳食纖維對健康有益,具體表現為:與吃膳食纖維最少的人相比,吃膳食纖維最多的人全因死亡率和與心血管相關的死亡率降低15-30%;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還能將冠心病、中風、2型糖尿病和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16-24%。(生物探索)
13.歐姆龍首款可穿戴式智能血壓計獲FDA批准。
1月14日,在2019年CES展會上展示的一款與智能手錶相結合的血壓計——HeartGuide,已獲得FDA二級審批,這意味著歐姆龍已經獲得了醫療批准。HeartGuide極具獨特性,它包含了一個微型的血壓袖帶、泵和氣囊,可以全天記錄醫療級別的血壓讀數。佩戴在手腕上時,它看起來就像一款智能手錶,同時靜靜地監測佩戴者的身體是否有高血壓跡象。(動脈網)
14.宇道生物完成複星醫藥Pre-A輪融資。
1月14日,藥物研發資訊化和智能化產品開發公司宇道生物(UCDOM),宣佈已經完成了上海複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的Pre-A輪融資。宇道生物籌建於2009年,正式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上海,是國內較早開始藥物研發資訊化和智能化產品開發的公司。(新浪醫藥)
15.宸安生物獲得了新一輪投資。
1月14日,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來自晨興資本、嘉道穀投資的新一輪投資。宸安生物致力於在細胞層面探索和研究腫瘤的個體差異和動態變化,並將其轉化為臨床的實際應用。(醫藥魔方)
(轉載至:微信公眾號——一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