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端醫療險】誰適合買?怎麼買?為什麼去香港買?

什麼樣的人適合買高端醫療?

高端醫療,顧名思義,是高端的醫療險,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報銷私家醫院及公立醫院國際部的住院治療費用。

目前國內大城市公立醫院的就醫環境並不好,人滿為患,就醫往往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病患又有疾病在身,這漫長的等待就更加令人煎熬。尤其是小朋友的父母,因為不忍心小朋友受罪,大多會選擇價格昂貴,但是就醫環境更好的私家醫院治療。

如果沒有購買高端醫療,去私家醫院看病時,一定會真正感受到什麼叫看病貴。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港的真實的住院體驗。

上周去北京出差,匆忙之中吃壞了肚子,回香港的路上開始發燒,最後住院了,來香港三年了,第一次住院。

香港的醫療條件其實是很不錯的。一般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大家會首選家周圍的醫生門診或連鎖醫療機構。如果得了稍微嚴重一點的病,可能就要去醫院了。

香港主要有兩種醫院,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是受政府資助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提供幾乎完全免費的醫療,缺點則是非急症往往需要排隊很久(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安排就醫時間,有些病症的治療需要等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私立醫院的優點就是不用排長隊,醫療條件、服務與環境都要比公立醫院好不少,但就是有一個缺點:貴!

不過,人在患病的時候,往往都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一心只想著如何能儘快把病醫好,錢什麼的根本不去在意……例如我,在發燒極度不適的情況下,打了輛車就奔銅鑼灣的聖保祿醫院去了,根本沒有考慮任何經濟最優化選擇。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想住院,不過醫生說為了弄清楚引起腹瀉的原因,最好能入院觀察一天,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再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

已經失去思考能力的我很快便接受了醫生的建議。辦理了簡單的入院手續後,我就住進了一間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是4個病人共住一間的病房,屬於私家醫院裏條件最普通的一種,一般香港公司給普通職員上的團體醫療險就只能給報銷到這個水準。條件更好的還有兩人一間的半私家房,一人一間的私家房,以及配備了各種專屬器材與豪華裝修的豪華私家房。病房的檔次越高,醫護人員的服務也越好,醫生的資質水準也越高。

即使是普通房,病房內的設備也很齊全,可以自動起臥的床、有智能通知功能的輸液器、可以隨時呼叫醫護人員來幫忙的對講器、飲水機、電視、洗手間、浴室等,全部都有配備,而且無障礙的設計非常合理,活動不方便的病人也能自如使用。

病房的設備雖然不錯,可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講,四人間的普通房還是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隔音!四張病床的中間只是隔著一層簾子,稍微大一點的說話聲,晚上睡覺的呼嚕聲,全都聽得一清二楚。

虛弱的病人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好好休息,而被其他人吵得睡不著的時候真的很煩!白天,我隔壁床位的年輕男生探訪者不斷,爸爸、媽媽、姐姐和朋友接連來探訪,沒有探訪者時他還要用Siri操作手機;深夜,我對面床位的老大爺鼾聲雷動,我忍不住要向護士投訴,但最後還是忍了忍,只是要了一附隔音耳塞……

第二天早上,醫生到病房來,向每位病人就昨天的診斷結果做介紹。我隔壁床位的男生膽囊裏有一塊很大的結石,需要做微創手術把結石取出;我對面病床的老大爺,則被要求在全身麻醉的責任認定書上簽字。想想他們兩人即將面臨那麼大的痛苦,我對他們的憎恨之情也隨風而逝,化為了深深的同情……

經過了一天的葡萄糖輸液與休養,我的身體已經基本恢復,醫生給開了一些腸胃藥與抗生素之後,就准許我出院了。準備出院時的我,心情是雀躍的,但是在拿到繳費清單的一瞬間,我的心還是微微一顫:

8,791港幣!我只不過住了一天院,也沒有接受什麼特殊的治療和手術,就要花8,791港幣,這不科學!

不過,誰讓人家是私家醫院呢?

最後,簡單談談我這次住院最深的體會,那就是:看病真貴!凡是在私家醫院住過院的朋友們,應該都深知醫療保險的重要性了吧。

不過,高端醫療險並不便宜,與國內一年僅需要付三五百塊的百萬醫療型保險相比,高端醫療險一年起碼要付三五千塊。因此,高端醫療的目標用戶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中產。

與重疾險優先給家庭經濟支柱投保不同,高端醫療應該優先給家中最容易生病的小朋友購買,建議能覆蓋小朋友0-4歲這段高危時期。

為什麼來香港買高端醫療?

高端醫療險在香港地區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經營時間久,保險責任全面,理賠效率高。

香港的公立醫院看病幾乎是免費的,而為了享受更加好的醫療環境,只要經濟實力不是太差的香港家庭都更加傾向於去私家醫院看病。這時,高端醫療險就顯得很重要了。


與內地相比,香港的高端醫療險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勢:

價格更便宜(在同樣免賠額與同樣保障範圍的基礎之上);

保證續保(這點非常重要,國內的絕大多數醫療險都沒有將保證續保寫入合約);

覆蓋地區廣與全球大多數醫療機構都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尤其是亞太發達地區(如香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

大多數賠償責任項不設限額每年的賠償限額超過千萬港幣。


要不要選0免賠額(墊底費)?

除非你是土豪,完全不考慮產品的性價比,否則請不要選擇0免賠額的版本。

從精算與產品開發的角度來看,0免賠額的版本一定更貴 因為公司會附加很多溢價,其中包括(但不限於):

免賠額部分的理賠成本;

保險公司理賠部處理小額案件所產生的人工費用;

行為逆選擇所產生的小額案件過度醫療費用(即原本達不到住院標準的案件,病患為了能獲得住院賠償,主動要求醫生對病患進行留院治療的行為)。

保險公司並不是慈善機構,其在對產品進行定價時,一定會將以上所討論的三項成本全都考慮在內。有時候客戶覺得買0免賠額的版本能在一次理賠中拿到更多的賠償,但那只是客戶的錯覺。因為長期來看,客戶已經不知不覺多交了很多保費。所有過度醫療與公司處理小額賠案所產生的費用,最終還是投保人自己承擔。

保險公司為了防止逆選擇,同時為了鼓勵保單持有人連續投保,通常還設有一定的無索償獎勵,如連續兩年不索償,免賠額降低10%

綜合方方面面來看,選擇有免賠額的版本,性價比更高。


亞洲版or全球版,如何選?

香港的高端醫療大多有三個版本:

亞洲版(包含亞洲及澳洲、新西蘭)

全球版(美國除外)

全球版(包含美國)

價格方面,全球版(美國除外)的價格大約是亞洲版的1.3倍,全球版(包含美國)的價格大約是亞洲版的2.5倍(美國的醫療費用水平,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比,高得令人難以接受,所以整天要醫改)。

對於一般的家庭,我認為一份亞洲版的高端醫療已經足夠。

首先,香港、日本、新加坡、印度這幾個國家的醫療水準都很高,如果國內滿足不了治療需求(如癌症之類的治療),完全可以考慮到上述國家去治療,距離也不遠,3-5個小時的飛行就可以搞定。

其次,全球版(美國除外)的價格雖比亞洲版貴不了太多,但多出來的國家比較雞肋,只有歐洲、非洲及南美洲。病患特意去這些地方治病而不就近,我覺得沒任何理由。

最後,全球版(包含美國)真的太貴,當然土豪可以無視。

有的朋友問,我的小孩以後可能會去美國或者歐洲留學,買個全球版的是不是好一點呢?

請注意,香港所銷售的高端醫療保險,主要是為居住在內地與香港的受保人到海外醫療提供保障;如果受保人離開原居住地到海外工作或學習超過365天,在當地就醫,所能報銷的額度會減為原來的60%

因此,香港的高端醫療險並不適合到海外留學和工作的人。對於上述人士,建議在海外居住當地購買醫療保險(在大部分的海外國家,醫療保險是當地政府強制要求購買的)。


如何搭配年金儲蓄?

很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

年金儲蓄所提供的現金流能支持高端醫療保障到多少歲,完全看投保人的前期投入。投入少也能搭配高端醫療,但是很快資金會耗盡,後期高端醫療的費用仍需要投保人自行繳付。

搭配的儲蓄產品一定要是一款美式分紅的年金型儲蓄,才能夠提供穩定充足的現金流來繳納高端醫療險的保費。用「充裕未來」與「雋升」等英式分紅儲蓄做搭配僅僅是形式看上去可行,實際操作不止繁瑣,現金流的穩定性也得不到保證。

20年保終身(100歲)中的終身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現實中由於醫療通脹水準不斷增長,高端醫療的費率也會逐漸上調,搭配的年金儲蓄或許並不能持續支付高端醫療的保費直至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