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發文力挺港險:“香港保險滲透率冠絕全球,保險密度亞洲第一!”


港險行業得到了中聯辦的認可,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簡稱,是中央政府派駐香港的機構。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眾號的文章其實引用自8月18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話:

許正宇發表網誌,指香港保險市場持續穩健發展,去年毛保費總額達6,378億港元,長期業務新造保單保費更按年上升21.4%。香港保險密度高踞亞洲第一、全球第二,保險滲透率達18.2%,冠絕全球。
許正宇表示,香港現有約160家獲授權保險公司及3間以香港為集團監管基地的國際保險集團,市場成熟且具備全方位風險管理方案。
他指出,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商業網路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吸引內地及「一帶一路」企業來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以管理跨境項目風險。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出財庫局及保監局將繼續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包括主動接觸潛在企業、提升資本制度競爭力、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合作,並向國際推廣香港優勢,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頂尖保險樞紐的地位。
此前,官媒《經濟日報》曾為香港保險正面發聲,揭秘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港險受熱捧的原因。

《香港商報》近期也聚焦港險,並積極正面報導。
刊文指出,盡管網上偶有關於港險的爭議,但從官方公布的數據和多位財經專家解讀來看,香港保險展現出穩健、可靠和長期價值。

香港保險產品多元、回報較高(長線持有復利6.5%)、安全性較好,與美元高度關聯,可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持續受到內地客戶青睞。
2025年首季,香港保險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毛保費總額高達2203億港元,新造保單保費更同比大增43.1%,再次印證了港險的吸引力。


面對港險能不能買的市場爭議,《香港商報》給出明確答案:值得買!唯部分宣傳過於理想化,回報可能未必達到宣傳水平,投資者需要做好預期管理。

《香港商報》於1952年創刊發行,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也是ZY特許在內地發行之報刊,堅守愛國愛港立場,定位為中國的國際傳媒。
不少人擔心跨境保險的安全性,但港保險業監管制度嚴格且完備,值得放心。
監管完善
香港保險業擁有嚴格且完備的監管制度,其從行業誕生早期便沿襲普通法法律體系,並逐步發展完善。如今已形成由《保險業條例》、GN16及19個附屬法例組成的嚴密法律網絡,全面覆蓋保險公司、經紀公司、精算師等各個體。


歷史悠久
香港保險,是亞洲最大的保險市場,存續了180年。
在港做生意的,很多都是跨國的巨無霸集團,百年歷史,歷經經濟危機、戰爭,屹立不倒。
破產保護
香港監管規定,保司不可輕易宣布破產。
極端情況下,經營不善的,也會被保監安排“接盤”,保單由另一家有實力的保司接續。
保險是金融最後一道防線,投保人權益優於一切,安全性毋庸置疑!

近年來,隨著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化,香港保險業更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其產品設計靈活多樣,既能滿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又吸引了大量內地客戶,形成了輻射亞太地區的市場格局。香港保險業的穩健發展和創新活力,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選擇,也為全球保險市場註入了新的動力。
一方面,香港正積極與內地加強互聯互通,包括大灣區跨境保險的試點深化,跨境保險產品的創新和服務範圍的擴展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另一方面,科技與保險的深度融合,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將提升行業效率並創造新的業務模式。科技保險(InsurTech)正改變投保與理賠的生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會吸引更多年輕一代進場。

香港保險公司普遍具備豐富的國際經驗和服務網絡,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水平的專業服務。這些優勢共同構成了香港保險業的獨特競爭力,使其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盡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挑戰,但香港保險業憑借其穩健的根基和創新能力,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並為投資者和客戶提供更多價值。
如果你此前就在關註香港保險產品,或是近期有資產配置、財富規劃的打算,不妨趁著9月的優惠活動,拿下心儀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