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創10年新高,為何建議配置港險實現攻守兼備?

3800!10年新高!A股行情再次沸騰。


8月22日,上證指數破3800點,續創10年新高;硬科技板塊全線爆發,科創50大漲8%,創3年新高。

港股市場在多空因素交織下,整體呈現震蕩格局,三大指數走勢分化,為投資者帶來了復雜的投資環境。截至上周五(8月24日)收盤,恒生指數本周累漲0.27%,收於25339.14點。

前幾天有客戶問,你總是讓我配置港險,但是我為啥不拿去買港股?現在那漲勢,我一年能賺40%! 

於是想借這篇文來好好講下牛市下配置港險的黃金邏輯。 

牛市越瘋狂,救生衣越重要。

 今天我們就用三組數據、兩個真實案例,聊聊為什麽牛市恰恰是配置港險的黃金時點。


一、數據不會說謊:牛市頂峰往往是風險積累的開始


股市越狂歡,越要警惕風險積累 —— 歷史早就給出過答案:

  • 2007 年
    :滬指沖至 6124 點歷史高位,市場平均市盈率飆到 70 倍,隨後 1 年 A 股暴跌 72%,超 80% 股票型基金凈值腰斬;
  • 2015 年
    :滬指站上 5178 點,兩融余額突破 2 萬億,最終上演 “千股跌停”,無數投資者高位站崗;
  • 現在思考
    :如果當下 A 股大 V 集體喊 “加倉”,你能保證自己不恐慌割肉,穩穩拿住股票等到下一個周期嗎?


而香港保監局的一組數據更耐人尋味:2007 年、2015 年、2021 年這三個 A 股牛市頂峰年份,內地客戶買香港保險的新單保費,分別同比暴漲 45%、62%、58% 。這些數字背後,是少數清醒的投資者在做一件事:用港險這個 “跨周期工具”,對沖股市的潛在風險。



二、港險的“反脆弱性”:在波動中守護財富


上海外企高管張女士的故事很有代表性。2021年她將年終獎的30%購買了香港分紅險,當時同事都笑她“保守”。2022年A股大跌25%,她的保單現金價值卻穩健增長4.2%。更關鍵的是,這份保單以美元計價,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期間,為家庭資產築起了一道“防火墻”。

香港保險的獨特優勢在於:用平滑機制來跨越周期,給你穩穩的收益

1. 收益穩定性:主流分紅險過去20年實現年化復利6-7%,遠高於內地儲蓄險3.5%的預定利率上限

2. 幣種多元化:支持美元、歐元等多幣種配置,對沖單一貨幣風險

3. 法律保障性:受香港《保險公司條例》保護,資金安全性與瑞士銀行同級


三、配置邏輯:不是看空市場,而是構建“反脆弱”組合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始終保持20%左右的現金及等價物。牛市配置港險,本質上是用“小部分確定的收益”,對沖“大部分不確定的風險”。就像航海者不會等到風暴來臨才修補船帆,聰明的投資者懂得在陽光燦爛時準備好救生筏。



穩增值的香港保險是真愛?

1、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

股票屬於生錢的錢,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香港保險保險屬於穩健資產,俗稱“保錢”的錢。


“股票”和“保險”是不同籃子裏的雞蛋。為了利益和風險平衡,雞蛋需要會放在不同的籃子裏,而香港保險作為兼顧收益和穩健性的自然成為首選。


2、中途無需打理,省時省力

香港保險只需短期繳費或者一次繳費,終身無需打理,需要用到的時候提取,用不到的時候就放在裏面生息,不用擔心風險、調倉、挑選、賣出買進等等。


3、兼顧收益和安全性

投資理財中有不可能三角,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者不能同時滿足。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而股市向來有721賺之說。而香港保險能同時兼顧安全性與收益性。


如果說股市是戰場,征戰殺伐,可能大勝而歸,也可能損兵折將。那香港保險就是軍中糧草,提供源源不斷的戰鬥力,讓你在戰場上快意恩仇而無後顧之憂。


實戰配置策略:三步攻守兼備

很多人覺得 “買港險就是看空市場”,其實錯了 —— 牛市配置港險,本質是學股神巴菲特的思路:他的投資組合裏,永遠保留 20% 左右的現金及等價物,用來應對突發風險。

配置港險,就像航海者在晴天修補船帆:不是等風暴來了才著急,而是在陽光燦爛時備好 “救生筏”。分享一個實戰策略,三步就能做到 “攻守兼備”:

第一步:先設安全邊際,“保命錢” 絕不進股市

家庭核心資產的 30%-50%,要用來搭建 “保險防守線”:

  • 用儲蓄險鎖定長期收益和應急資金,比如張女士把 300 萬資產中的 100 萬,配置了香港儲蓄險 + 重疾險組合;
  • 剩下的 50%-70% 資產,再投入股市搏取高收益 —— 哪怕股市虧了,“保命錢” 也不會受影響,家庭財務不會崩盤。

第二步:借牛市紅利,分期繳港險更劃算

趁股市賺錢的時候,用 “3-5 年分期繳費” 的方式買港險,相當於 “用股市的收益,攤薄港險的成本”:

  • 比如某客戶 2023 年股市盈利後,選擇分 5 年繳 200 萬保誠雋富儲蓄計劃,每年只需要繳 40 萬;
  • 既不影響當下股市投資,又能逐步完成港險配置,避免一次性拿出大筆資金的壓力。

第三步:選對產品,盯緊 “分紅實現率

不是所有港險都值得買,重點選過往分紅實現率穩健的頭部保司產品比如友邦、保誠、宏利等,近 5 年分紅實現率多在 95%-105%),減少踩坑風險;

  • 優先選 “保證現金價值高 + 非保證紅利實現率穩” 的產品,比如保誠「信守明天」、友邦「環宇盈活」,既能保本,長期收益又有保障。

寫在最後

當菜市場大媽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或許正是我們該冷靜思考的時候。港險不是讓你放棄牛市的收益,而是幫你在狂歡中保留一份清醒——畢竟,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在於曾經賺了多少,而在於最終留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