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做小輩的,最怕家裏的老人哪天不小心摔了。這一摔,身體就容易骨折受傷,只能臥床休養。
因為長期臥床無法活動,老人的身體狀況會一點點變差,如果休養不過來,人可能就走了。
年紀大了之後的跌倒,很多都和肌肉減少、骨質疏松有關系。
所以老年人要防摔倒,最應該做的就是力量訓練,而不是簡單的跳跳廣場舞、散散步。
老年人防摔 要多做力量訓練
在我國,摔倒是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年齡越大,發生摔倒並因此受傷或死亡的風險越高。
很多老人都沒有進行過力量訓練,加上年齡因素和飲食習慣......各種原因導致流失了大部分肌肉,甚至會患上「肌少癥」,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在中國,肌少癥正在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中國每10個60歲以上的老人裏就有1個肌少癥,發病率已達9.8%。
這時候,當老人的腿部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撐,走路反而成了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發生摔倒的概率直線上升。
所以比起简单的有氧运动、饭后散步,要多做力量训练,尤其是针对腿部的训练,对老年人来说才是王道。
腿部肌肉上来了,自然就能防摔。
底层逻辑很简单:进行力量训练→激活核心肌群,提升肌肉量→增强关节稳定性→降低日常动作风险。
比如起身、转身、上下楼梯这些动作,老人们都不用再担心会摔。
腿部肌肉增多了,能预防骨质疏松。
在力量训练时,肌肉收缩对骨骼施加的垂直压力与牵拉力,这些是激活体内骨骼重建的核心动力。
能够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重建,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
再往简单了说,练出足够强壮的肌肉和骨头后,万一真的摔了也能帮老人分散冲击,降低骨骼直接受力,摔一跤不至于变成“人生的最后一跤”。
全身肌肉增加了,还能稳控血糖,提高代谢。
真不开玩笑,平时肌肉通过肌糖原形式储存血糖(约占全身糖储备的70%-80%)。
运动时,肌糖原发挥作用分解为葡萄糖供能;运动后,肌肉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补充储备,直接降低血糖浓度,简直完美!
而肌肉量每增加1公斤,基础代谢率就提高约50kcal/日。
所以肌肉多的人,即使静止不动,代谢也比一般人更高,更易维持体重和血糖稳定。
漸進式抗阻訓練
老年人增肌健腦“神器”
漸進式抗阻訓練是老年人對抗衰老、維持肌肉含量、鍛煉平衡性的關鍵性力量訓練。
其核心在於通過逐步增加訓練重量負荷,循序漸進地刺激肌肉骨骼系統達到適應運動訓練強度。
在進行漸進式抗阻訓練時,肌肉收縮會分泌所謂肌因子到大腦和全身各個器官,用來協調身體的網絡保持一個健康興旺的狀態,從而在多維度改善健康狀態,降低癡呆風險。
這對大腦的有些區域的刺激效果,是簡單的跑步遊泳等其它運動無法企及的。
其中,漸進式意味著不斷加量,所以光靠自重的訓練,比如俯臥撐,引體向上等還遠遠不夠。
還是需要經常到器材豐富的體育館裏面運動,最好有專業教練指導。
剛開始接觸的老年人,可以在安全指導的前提下,從相對簡單的自重訓練做起:
這樣堅持3個月,下肢力量可增強30%。
有一定基礎之後,就可以進階訓練,用上可選擇重量的啞鈴、杠鈴。比如杠鈴深蹲、啞鈴彎舉、啞鈴肩上推等等動作。
每個人的耐受力和訓練進度都不一樣,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需優先選擇坐姿、低沖擊動作(如椅子深蹲、彈力帶劃船),並在康復師指導下起步,避免盲目增加重量。
進行力量訓練前,需做好熱身
老年人進行力量訓練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環節,需綜合考慮身體狀況、環境、裝備等多個維度。
1、必須做全面評估
如確認慢性病情況、骨關節檢查和骨密度測試、心血管疾病的篩查等。首次訓練前由康復師定制個性化方案,重點評估關節活動度、平衡能力及肌力基線。
2、做好熱身激活
熱身原則:5-10分鐘低強度動態活動,目標提升體溫1-2℃、關節潤滑液分泌增加30%。
如頸部環繞、膝關節屈伸、踝關節轉動、動態弓步等。能預防關節扭傷和激活肌肉群,保護關節。
3、著裝選擇與環境安全
運動時的著裝選擇,最好選寬松透氣面料,且註意避免束縛關節,運動鞋要有一定的足弓支撐。
運動器材可選塑膠地墊或專業的瑜伽墊,便於減少跌倒沖擊,同時記得移除運動環境裏的障礙物。
總的來說,力量訓練對很多中老年人慢性病,有著立竿見影的預防效果。
老年人尤其需要增加力量訓練來保持靈活的行動能力,光靠吃藥和補品,散散步就想活得長壽又健康,那是連錯誤都談不上,是最沒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