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監管部門發布赴港投保風險提示

近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臨時統計數據。


數據報告顯示,全港新造保單保費飆升至934億港元(約合119億美元),同比激增43.1%,總毛保費達到2203億港元(約合281億美元),增長態勢極為強勁。

圖片


而統計數據一經公開,就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註。


除了刷新自2001年香港保監局公布數據以來的最高季度紀錄之外,一季度的單季規糢更是接近2024年全年的一半,占比約42.5%。


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後,是高淨值資產正在加速向香港保險業集聚。毫無疑問,香港保險正逐漸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


雖然本次並未公布內地客投保數據,香港保險監管局給出的解釋是由於正全面檢視非本地保單持有人投保資料收集的範圍及準則。


回顧2024年,香港新造保單總保費達2198億港元,其中628億港元來自內地訪客,占比28.6%,相當於每三張新單中就有一張來自內地。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訪港旅客達3400萬人次,內地占比高達四分之三。


香港保險市場分紅險、儲蓄險的高回報吸引了大批內地中產及高淨值人群。許多產品年回報率4%以上,再曡加港幣、美元計價的資產配置吸引力,內地消費者熱情高漲。


預測:下半年赴港投保將持續升溫


為搶在香港分紅險利率“下調窗口”前鎖定高收益,不少內地居民“打飛的”專程赴港簽單,部分中介甚至打出“最後高利率”的營銷話術,帶火了一波香港保險購買潮。


此外,傭金制度的改革也使得市場某些人“抓緊時間上車”。


圖片
圖片
但就在投保熱情高漲之際,近日有內地監管部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境外保險產品的匯率波動、理賠困難及維權風險,嚴禁機構和個人超範圍宣傳銷售境外保單,特別是警惕所謂“地下保單”。


7月30日,河北金融監管局發布風險提示稱:部分中介、保險從業者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越界推銷香港保險產品,甚至組織消費者赴港投保,這些行為均屬違法。


這類行為的本質,是借助灰色渠道規避監管,進而形成所謂的‘地下保單’。


此類“地下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波動、理賠困難、維權成本高等風險。監管提醒消費者通過合法渠道購買保險,拒絕參與非法交易。


香港保監局此前也專門向內地投保人發布了 “赴港投保七項註意”:其中要求投保人需親身赴港辦理、拒絕無牌中介服務、將保費直接支付給保險公司、不得私下簽訂返傭協議、充分了解產品風險、留意索賠流程以及熟悉香港的監管環境等。


提醒:打算赴港投保的投保人應留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選擇正規的持牌保險公司,避免陷入非法銷售的圈套;

二是要透徹理解保險產品的條款,明確保障範圍和責任免除條款;

三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避免以高槓桿方式購買投資型保險產品;

四是要保留好投保過程中的所有憑證,以備理賠時使用。


香港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提升行業穩健性和國際競爭力,持續規範香港保險銷售行為,將是香港保險市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