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下稱“《意見》”)。
在發展特色金融服務方面,《意見》明確將創新服務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面向未來的數字金融業務,發展服務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航運金融業務,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資管中心,創新發展國際租賃和保理業務。
其中,《意見》提出,鼓勵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電力期貨。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赴港澳發行綠色及可持續債券。支持南沙深化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加強與港澳在平臺建設、融資對接、標準制定等領域合作。
《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證券公司通過新設或並購等方式取得公募基金資質。大力發展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鼓勵跨國公司在南沙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穩步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保理公司依法合規探索發展國際保理業務。鼓勵南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飛機、船舶、大型設備等租賃領域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租賃產業高地。
為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意見》明確將探索適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資金結算政策。支持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推出與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種,積極探索期貨品種國際合作新模式。支持南沙開展跨境股權投資便利化試點,簡化申辦流程。探索依托現有數字化服務平臺提供線上辦理跨境股權投資服務。
早在今年1月份,五部門發布的《關於金融領域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意見》的地區試點中就有提到:在真實合規的前提下,試點地區企業和個人可依法辦理經常項下跨境保單的續費、理賠、退保等跨境資金結算。
此外,陸磊介紹,“南沙金融30條”還明確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例如,積極研究加快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相關工作;積極引入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辦公室、風投創投等多元化投資機構;加快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金融業務試點等。
雖然金融開放是大趨勢,但實現自由購買跨境保險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有些朋友已經開始通過香港,比如香港保險進行全球投資,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