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憑啥能當“貨幣之王”?揭秘香港保單如何解鎖全球財富通行證!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財富煩惱?

 

✅ 為孩子準備的留學基金,卻因人民幣貶值眼睜睜看著學費暴漲15%;
✅ 看準倫敦/東京房產機遇,卻受困5萬美元換匯額度錯失百萬增值機會;
✅ 銀行存款年息跌破2%,而豬肉價格一年飆漲22%,積蓄購買力持續縮水...

這些看似無關的焦慮,實則指向同一把富枷鎖——


你的資產,真的具備全球流通、抗壓增值、自由兌付的硬核實力嗎?

 

今天揭秘的「終極自由貨幣」,既非波動劇烈的比特幣,也非難以變現的黃金,
而是被180國商戶直接接收、日交易量6.6萬億美元的——美元資產


美元憑啥能當“貨幣之王”


1. 解碼“自由貨幣”:你的資產需要哪種通行證?

 

【終極三問定義貨幣自由】

當你在南非用支付寶掃碼失敗,或發現柏林房東拒收越南盾時,
瞬間暴露了多數貨幣的“地域性缺陷”——它們只是本地代金券,而非全球硬通貨。


真正的“自由貨幣”,需滿足三個條件:


1️⃣ 球認在190+國商戶直接流通

2️⃣ 隨時換:想兌換成其他貨幣分分鐘搞定

3️⃣ 抗風險:經濟動蕩時反而更值錢


能滿足這三條的,全世界只有美元。(歐元勉強算半個,日元英鎊都差點意思,根據SWIFT數據顯示美元占跨境支付份額47%,全球190多個國家流通);國際清算銀行2023報告表明美元日交易量是4.2萬億美元,支撐秒級匯兌;過去30年重大地緣沖突中,美元指數平均上漲11.3%(美聯儲統計)。


圖片

(數據來源:BIS、IMF、世界銀行)


咱們日常生活其實和美元息息相關。持有一些美元,不僅可以防止資產“蒸發”,有些時候還能小賺一筆!


舉個真實例子:

北京張先生的美元智慧:

2022年6月,他將300萬人民幣兌換為44萬美元(匯率6.82),至2023年12月:

  • 匯率套利美元升值至7.1,賬面增值8.6%(約26萬);

  • 學費凍結兒子2024年赴美留學$6萬學費,較當下匯率節省4.2萬人民幣;

  • 利息加成配置香港美元保單,以15年為例,年化收益7.35%,較內地定存多賺3倍多的收益。

     

2、美元憑啥能當“貨幣之王”?


圖片

 

美元的三大“隱藏特權”——穿透國界的金融統治力,超越美國國界,成了世界經濟運行的“默認貨幣”。

 

首先,全球硬通貨”的稱呼不是白叫的!

 

霸權一:全球結算的“默認設置”

 

✅ 能源定價權:去迪拜買石油,交易90%以美元計價(OPEC數據),手握美元=掌握能源通行證;
✅ 危機美元化:阿根廷爆發通脹,老百姓搶著換美元,民間美元存款占比達67%(BCRA報告),比索暴跌時美元成民間“第二央行”。

 

霸權二:美元是比黃金還方便的“避險神器”。

 

持有其他貨幣的投資者,當遇到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這種大事的時候,股票會跌、房子難賣、黃金得找地方存。
但美元現金揣兜里就能跑贏90%的資產!


圖片

(數據來源:彭博、世界黃金協會)

 

霸權三:普通人對抗通脹的“救命繩”。

 

利率剪刀差
🇨🇳 人民幣兩年期定存利率1.65%(六大行2024);
🇺🇸 美國國債收益率4.28%(10年期美債利率)


購買力守護
若持有100萬人民幣,選擇:
→ 國內定存:2年後本息1,033,000元(假設中國年均通脹率約4%購買力縮水7.3%);
→ 換美元買美債:2年後本息$148,586美元,約1,085,529元美國CPI通脹在2025年2月為2.8%實際購買力增長2.8%

 

同樣的錢,換成美元躺著都能多賺近三倍利息。

 

為什麼要配置美元資產?

圖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美元和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有什麼區別?


1、美元vs人民幣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到過去30年,你會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人民幣的購買力像坐了滑梯般下降,累計通脹高達700%,而美元則保持著相對穩健的步伐,通脹僅115%。

 

只持有人民幣資產可能隨時被匯率的變化打個“措手不及”。

而配置美元資產,不僅能對沖通脹風險,更能在貨幣市場的風浪中為穩住船舵。

 

历史鏡鑒:單一貨幣依賴的代價

  •  日本教訓(1990-2020):

     僅持有日元資產的家庭,財富被通縮與匯率貶值雙重絞殺,實際購買力平均縮水62%;
     而配置30%以上美元資產的群體,通過美元儲蓄收益+日元貶值對沖,實現淨增值     23%。

  •  中國香港啓示

     金管局外匯基金35%配置美元資產,在1998亞洲金融危機、2008次貸危機中成功穩定     港元匯率。

     

2、配置美元資產的理由

 

投資國內A股和房地產確實可能帶來豐厚回報,但把全部身家押註在單一市場,一旦市場打個噴嚏,資產可能就要感冒了!

 

此時,布局美元資產(如美股、美債、美元計價保單)恰似在資產版圖構建多元支點,即便局部市場低迷,其他板塊仍能保持增長,確保整體收益的穩健性。


尤為關鍵的是資產如同一把開啓全球機遇的萬能鑰匙。

 

當子女海外求學、家族跨境安置或緊急國際醫療服務需求出現時美元資產可即時轉換為流動性資源,無需受制於外匯管制的政策框架。

配置美元資產的最便捷途徑


說到配置美元資產,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美元定存、美債、美股。

 

不過說實話,這些方法要麼需要時刻關註市場行情,要麼得跟銀行簽一堆複雜協議操作起來挺費時費力的...

 

提及美元資產配置,大眾可能首先想到美元定期存款、美國國債或美股投資。然而坦率而言,這些傳統方式要麼需要持續追蹤市場動態,要麼涉及繁瑣的銀行協議簽署,實際操作中往往伴隨較高的時間成本與專業門檻。

 

事實上,許多精明投資者早已發現更高效的替代方案—置香港儲蓄型保險

 

香港的美元儲蓄保單兼具以下優勢:

免追蹤行情無需每日盯盤,鎖定長期收益

低門檻接入無需複雜金融知識,標準化產品設計

資產全球化以合法合規方式持有美元核心資產

流動性保障保單可靈活部分支取,應對突發資金需求

 

尤其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香港儲蓄險如同"美元資產的自動販賣機"——只需一次性合規投保,即可搭建起兼具美元保值、財富增值、財富傳承與稅務優化的國際化資產架構,真正實現"睡後收入"的被動增長。


1.香港儲蓄險的優勢


圖片

 

1)益穩健,預期分紅表現亮眼


先從最核心的收益表現說起——這類元儲蓄分紅險的長期回報率(IRR)普遍可達7%以上屬於穩健型投資產品中的佼佼者。


保單價值由兩部分構成:

  • 保證收益即便市場表現不佳,保單仍提供0.2%-1%的保底收益,確保本金安全。

  • 非保證分紅雖然分紅部分存在波動性,但香港保監局強制要求保險公司公開分紅實現率目前主流保險公司數據普遍在95%-105%之間历史表現穩定且透明,令人安心!

 

2)多種保單貨幣,降低通脹風險


香港各大保司的王牌儲蓄險,保單里大多涵蓋多達 9 種國際主流貨幣,

 

港元、人民幣、澳元、美元、英鎊、加元、歐元、澳門幣、新加坡元都有。

 

多元貨幣配置,相當於給資產穿了件“防彈衣”,論美元升值還是其他貨幣貶值,保單價值都能在匯率波動中保持穩定。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這種多貨幣、多市場的布局,是分散風險、抵禦通脹的智慧之選。

 

3)保單功能強大


香港儲蓄險支持保單拆分想多保障一個親人,或者把部分財富換成另一種保單貨幣,又或者實現專款專用,都能輕松搞定!

 

能實現資產隔離、隱私保護通過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優勢,讓財富管理既安全又靈活。

 

還可以無限次更改被保險人或指定第二受保人避免因原始受保人離世導致財富積累中斷,讓財富在家族內部持續增長。

 

最貼心的是可以設置分期給付機制既能防止後代揮霍,又能確保家人長期生活無憂,這份設計可以稱得上用心良苦!

 

4)保司历史悠久,抗風險能力強

香港保險業180多年的深厚底蘊,就是最好的信用背書。經历過無數次經濟風浪,壽險公司至今保持零倒閉記錄,這份成績單在全球都難找第二家。

 

香港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受限制,可以投向全球的優質資產。保司資金可以全球配置,從股票、債券到林地、私募,通過專業的資產組合追求更優的風險收益比。

 

投資香港分紅險,就像把錢放進了一個超安全的保險櫃,穩穩當當的。


2、怎麼挑選香港儲蓄險


圖片

 

1)先看保司實力


保險公司實力越強,意味著投資能力越強,保單價值越高,客戶獲得的保單回報也就越高。

所以保險公司實力背景是我們考察的重點!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判斷一家保險公司是不是真正的“實力派”呢?

 

主要看三個硬指標:償付能力、信用評級和資產規糢。

 

我們可以參考全球公認的三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給出的評級。

 

如果一家保險公司能在關鍵項目上都拿到“A”評級,那基本上可以放心選擇了。

 

畢竟,能同時通過這麼多嚴苛考驗的保司,實力絕對經得起推敲!

 

2)再看收益情況


如果是偏穩健的朋友,可以選擇保證領取部分較高的產品,但可能分紅收益就沒那麼高。

如果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分紅收益,可以選預期較高的產品,相應的就需要承擔相對較高的分紅波動。

 

3)其次是資金回籠時間


如果近期有用錢需求,建議重點關註回本速度快或者可以早提取的產品——這類產品通常設有明確的回本年限,繳費結束後可以部分提取,資金靈活度滿分!

 

如果想獲得前期收益高的朋友,可以看看產品前20年的收益情況,如果偏向後期收益高,則可以著重看後20年的收益,當然還要結合是否有早提取的需求。

 

無論哪種選擇,關鍵是要匹配自己的財務規劃和人生階段,適合的才是好的。

 

4)最後是分紅實現率

香港保監局在2015年推出的GN16指引,要求所有保險公司必須公布2010年以來的分紅實現率數據。

 

香港各個保險公司分紅實現率可以通過香港保監會網站查到。


圖片

 

分紅實現率就像保險公司的“成績單”,直接反映了分紅險產品的真實表現。挑選分紅險產品時,關鍵要看它的穩定性。

 

有些產品某年可能高達200%的實現率,但次年又跌到60%,這種過山車式的波動反而讓人心里沒底。

 

相比之下,那些常年穩定在90-100%區間的產品,就像班上的“三好學生”,雖然不會突然給你驚喜,但勝在穩定可靠,這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的長期夥伴。

 

寫在最後

說到底,在這個美元“稱霸”的金融江湖里,配置美元資產就等於給錢包辦了張“國際通行證”!

 

尤其是下面這4大人群:


✅️ 有全球資產配置需求:希望分散風險,保護資產購買力。

✅️ 計劃出國留學或移民:未來有美元支出需求,如學費、生活費等。

✅️ 從事國際貿易或跨境業務:收入或支出涉及美元,自然需要對沖匯率風險。

✅️ 長期投資者:擔心國內投資風險,定存利率持續走低,想要追求長期穩健,持續可觀的收益。

✅️ 養老金補充:花小錢辦大事,相對內地保險,同樣的保費可以領取更多養老補充

 

香港儲蓄險,則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美元配置中的”黃金搭檔“——既保持美元的流動性,又通過保險特有的穩健增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