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宮頸癌,這些數字和癥狀你需要知道!

子宮頸癌作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許多女性毫無察覺時悄然侵蝕健康。對於子宮頸癌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它的真面目!

全球女性的健康困境

20245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2年全球癌癥負擔(GLOBOCAN 2022)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子宮頸癌新發病例約66.1,死亡病例約34.8

在全球範圍內,子宮頸癌已是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癥

圖片

圖源: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 Apr 4.

中國女性的健康挑戰

同時2024年發布的GLOBOCAN 2022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子宮頸癌新發病例約15.1,相當於全球子宮頸癌患者中約每4人就有1位中國女性;死亡病例約5.6,占全球子宮頸癌死亡病例約六分之一

20年來,我國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並有著一定的分布特點。

(1)時間上的“加速進攻”

一項2023年針對中國子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趨勢的模型研究顯示:在2006 ~ 2016年間,我國1584歲女性的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SIR11.01/10萬人增至16.41/10萬人;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3.18/10萬人增至4.83/10萬人。預計到2030年間,ASIR*將增至23.22/10萬人ASMR將增至9.13/10萬人,子宮頸癌的死亡負擔將會是2006年的3

圖片

*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SIR/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指在考慮不同人群的年齡結構差異的情況下,對發病率/死亡率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由於年齡結構差異而引起的發病率/死亡率差異。

(2)地域上的“城鄉差異”

我國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2016年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農村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略高於城市地區。並且在年輕女性中,城鄉發病率差距估計會進一步擴大。這可能與我國農村及欠發達地區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有限,子宮頸癌患者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有關

(3)年齡上的“年輕化陷阱”

2016年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我國子宮頸癌發病率在20歲以前處於較低水平,自20歲以後開始上升,至50~54年齡組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

此外,我國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一項2011年關於子宮頸癌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診斷為子宮頸癌的患者最小年齡可僅為17

危險信號:這些癥狀不可忽視!

想要了解子宮頸癌,首先要了解子宮頸。

  • 子宮頸易感染HPV

子宮頸是子宮下段較窄呈圓柱狀的部分,成人的長度約2.5~3.0 cm,由突入陰道的子宮頸陰道部和陰道以上的子宮頸陰道上部組成,前者為炎癥、腫瘤的好發部位。子宮頸的內口通向子宮,外口通向陰道,使子宮與外界建立起了一條通路,它允許精子和胎兒分娩通過,但也因其特殊的位置成為諸如人乳頭瘤病毒(HPV)等病原體的攻擊切入點,這讓子宮頸更容易成為被感染的對象。

圖片

一項2019年匯總中國170萬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女性一般人群的子宮頸HPV感染率為15.54%,相當於約每6名女性中就有1人子宮頸感染HPV大多數的HPV感染後可被機體自行清除,所以多數HPV感染是一過性且無臨床癥狀的,但少數HPV的持續感染可導致癌前病變和浸潤性癌(在99.7%的子宮頸癌中都可檢測到高危型HPV)。

  • 得了子宮頸癌可能有哪些癥狀?

早期子宮頸癌可以沒有任何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身體可能會發出以下“求救信號”!

隨著病變嚴重程度的增加,可能會出現白帶增多、血性白帶、接觸性陰道出血、不規則陰道出血絕經後陰道出血等現象。

晚期子宮頸癌還可出現陰道大量出血,可合並有水樣甚至米湯樣白帶。若腫瘤侵犯其它器官,還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如侵犯膀胱可出現血尿,侵犯直腸可出現血便,侵犯宮旁壓迫輸尿管,導致腎盂積水可能出現腰疼。腫瘤合並感染還可能出現發熱癥狀。

除了身體上的痛苦,晚期子宮頸癌患者還要面對生存率不佳的心理負擔。子宮頸癌在早期階段的5年生存率可達70%~90%,但由於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易被忽視,導致50%的患者初診時可能已經進入中晚期,預後欠佳;局部晚期患者經過標準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為50%~60%;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僅為16.5%,預後急轉直下

預防子宮頸癌,為女性健康保駕護航!

萬幸的是,子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癌癥。目前我國針對子宮頸癌有比較完善的三級預防策略:包括以HPV疫苗、健康教育和建立安全性行為為主的一級預防;以子宮頸癌篩查和癌前病變治療為主的二級預防;以治療子宮頸浸潤癌為主的三級預防

其中HPV疫苗接種是一級預防策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由於HPV主要通過性行為感染,因此適齡女性在未開始性行為前接種可以有更好的預防效果;其次,年齡越小,接種後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水平更高。為了預防子宮頸癌,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的《2022HPV疫苗立場文件》推薦性活躍之前的9-14歲女孩優先接種HPV疫苗

研究提示,如果一方感染HPV,可能會傳染給伴侶,增加患病風險。一項2016年模型研究的系統性綜述和薈萃分析顯示:假設疫苗接種覆蓋率為40%,與僅女孩接種相比,GNV*計劃實施70年後可使女性和男性部分HPV感染率下降幅度更大。因此男性HPV感染的預防對女性HPV感染的預防也十分重要。2019年《青少年接種人類乳頭瘤狀病毒疫苗(上海)指南》推薦9歲及以上男性和女性兒童和青少年接種HPV疫苗*GNV:性別中立疫苗接種

適齡男女均可按需接種HPV疫苗,預防HPV感染及相關疾病,守護我們的健康!

註:與任何疫苗一樣,無法確保其對所有接種者均產生保護作用。也不能取代預防HPV感染和性傳播疾病的其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