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今天發表以「邁向可持續的未來」為題的《2023-24年報》(年報),羅列部分主要工作和重點成果,包括成功實施風險為本資本制度、持續推動保險相連證券市場的發展,以及加強行為監管和紀律執法的工作。
ONE.
高效監管 成績斐然
讓我們透過這份年報先來回顧一下2023-24年,香港保險業取得的主要成績。
年報顯示,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香港保險毛保費總額高達5,421億港元,排名全球保險市場第16位,伴隨這一巨額數字產生的成績還有香港保險滲透率全球第一、保險密度排名全球第二、在全球十大保險公司中,已有六家在香港獲授權經營保險業務,這對於一個人口僅超過740萬的地方來說,實屬非凡。
在規管層面,保監局積極推進規管保險公司及中介人工作。在報告期內,香港擁有160家獲授權保險公司,持牌保險中介人多達115,355個;截止2024年3月31日,保監局已處理逾115,000個新牌照、牌照續期及資料更新的申請。
在執法與紀律行動方面,保監局在報告期內共計接收個案280宗,其中已處理完結個案71宗,未完結個案209宗;在有關持續專業培訓不合規的紀律行動中,保監局共采取紀律行動2,001次,施加罰款總計7,041,900港元;由行為監管組、投訴處理組、發牌組、打擊洗錢組及法規執行組發出的合規意見函及關註函共計490封,並承接行業自律機構個案280宗,完成277宗。
一直以來,保監局透過公平及高效地處理公眾投訴,並提升整個行業的操守標準,致力維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在報告期內,保監局共計包括與操守、業務或營運、理賠及資料陳述有關在內的各類投訴1,338宗,已處理完結1,014,完成率75.78%。值得註意的是,除了轉介至相關方(如其他監管機構、自願醫保計劃辦事處或保險投訴局)的個案外,至少80%的個案在接獲後六個月內完結。
以上這些工作成果足以展現出保監局作為香港保險業核心監管機構的專業與高效。那麽,究竟是怎樣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能夠讓保監局推動香港保險始終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呢?
香港保監局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詳,然而卻鮮有人知道它的詳細情況。作為香港保險業的規管中樞,護航香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核心職能機構,本期年報也對香港保監局做了詳盡的介紹,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
TWO.
與時俱進 打造全球監管標桿
香港保監局於2015年12月成立,是獨立於政府及保險業的監管機構,旨在推動香港保險業的規管制度與時並進。保監局的主要法定職能是通過有效地規管和監管保險業;采取主動和相稱的執法行動以遏制不當行為;開展公眾教育提升公眾對保險的認識;以及推動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提高香港作為全球風險管理中心和保險樞紐的競爭力,以保障保單持有人及維持保險市場的整體穩定。
保監局由董事局管治,董事局成員包括主席、非執行董事及執行董事,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行政總監同時也是執行董事,負責帶領保監局的行政團隊,管理日常運作。截至2024年3月31日,保監局設有五個部門:長期業務部、一般業務部、市場行為部、政策及法規部和機構事務部,各部門由一位總監級人員領導,負責執行保監局的工作及職能。
同時,行政總監辦公室轄下設有對外事務組、法律事務組、市場發展組及技術專家組。保監局也設有直接向董事局匯報的內部審計組,負責改進保監局的風險管理及管治流程。
截至2024年3月,保監局共有341名員工,平均年齡40歲,其中女性占比59%、男性占比41%。值得說明的是,高級管理崗位54%由女性擔任。在目前的員工中,89%具有學士或以上學位,52%的員工具有專業資格,而他們大多數屬於規管及保險業的跨界別專才。
在財務方面,作為獨立的金融監管機構,保監局在持續審慎理財下,繼續有效履行法定職能及主要工作,力求實現財政獨立。2023–24年度,保監局收入及營運開支分別為52,660萬港元及50,500萬港元,所得盈余為2,160萬港元。累計虧損為32,040萬港元,由總共95,300萬港元的政府撥款支持。
這份最新發布的年報,不僅全景呈現了香港保險業的發展動態,更立體勾勒出了保監局的戰略定位與監管效能。作為兼具行業規範者與發展引領者的雙重角色,相信保監局定能在香港特區政府政策引領與專業化管理團隊的協同推進下,以審慎監管築牢保單持有人權益防線,以制度創新夯實保險市場穩健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