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近期,國新國證基金、新華基金、紅土創新基金、弘毅遠方基金、聯博基金等多家公募發生增資行為,形成了新一輪公募增資潮。長期以來,部分小型公募主要依靠股東增資存活。外源性“輸血”不可持續,但基金公司形成“造血”功能也並不容易。
► IDC: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預計出貨1205萬臺,同比增長18.3%。其中不具備顯示功能的音頻眼鏡及音頻拍攝眼鏡預計出貨547萬臺,同比增長101.9%。
► 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年清明假期從4月4日到6日,總共三天。預測公眾出行意願強烈,外出祭掃和踏青賞花出行人群,將出現不小增幅。今年清明假期公路流量有望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客車自駕占比高,新能源汽車流量將明顯增長。
一、宏觀經濟
1、財政部: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856億元,同比下降1.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96億元,同比增長3.4%。證券交易印花稅238億元,同比增長58.9%。
2、第一財經:MLF(中期借貸便利)不再有統一的中標利率,標誌著MLF利率的政策屬性完全退出。3月24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從本月起將MLF操作由單一價位中標調整為采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即美式招標)開展操作。
3、新華網: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落地首批外幣回購業務。理財子公司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銀行間外幣回購市場參與主體類型。此外,隨著外匯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境內外幣回購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外幣資金配置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
4、上證報:今年以來,債券市場的核心矛盾正從“資產荒”轉向“負債荒”,銀行負債端壓力上升,非銀資金收縮,導致市場流動性格局發生變化,機構配置需求明顯減弱。與此同時,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權益市場回暖吸引資金流出債市,進一步加劇債市調整壓力。
二、國際資訊
1、亞洲:日經225指數跌0.18%,報37608.49點。韓國KOSPI指數跌0.42%,報2632.07點。
2、美股:道指收漲1.42%,報42583.32點;納指收漲2.27%,報18188.59點;標普500收漲1.76%,報5767.57點。
3、歐洲:英國富時100收跌0.10%,報8638.01點;德國DAX30收跌0.17%,報22852.66點;法國CAC40收跌0.26%,報8022.33點。
4、黃金:COMEX黃金期貨跌0.13%,報3017.4美元/盎司。
5、原油:WTI 5月原油期貨收漲1.21%,報69.11美元/桶。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漲1.16%,報73美元/桶。
6、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漲0.55%,報165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