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間,人民幣匯率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從2014年的6.12曲折攀升至目前的7.25,這一變化體現了中國貨幣市場的動態調整和國際經濟環境的深刻影響。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元兌港幣的匯率卻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的態勢,長期維持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這種穩定性不僅彰顯了香港貨幣政策的穩健和有效,也凸顯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地位。
在全球經濟波動的大環境下,香港保險市場以其穩健的紅利回報和獨特的貨幣穩定性,成為了投資者眼中的避風港。今天將深入探討這些原因,為您揭示香港保險市場的獨特魅力和潛在價值。
ONE.
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
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制度,它通過將本幣與另一特定外幣的匯率固定下來,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運作,使得貨幣發行量隨外匯存儲量聯動。
在聯系匯率制度下,美元兌港幣擁有7.75-7.85的強方和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通過自動利率調節機制及履行兌換保證的堅決承諾,來維持港幣匯率的穩定。當港幣兌美元出現升值壓力觸及7.75的匯率上限時,觸發強方保證,金管局則向銀行賣出港幣買入美元;當港幣兌美元出現貶值壓力觸及7.85的匯率下限時,觸發弱方保證,金管局則向銀行買入港幣賣出美元。
香港能夠保持聯系匯率制度,主要是因為香港的經濟體系和金融市場與美元緊密相連。然而,香港的匯率制度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穩定。早在1982年,香港采用的是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彼時的匯率是非常不穩定的。
為了穩定金融市場,香港在1983年開始實行聯系匯率制度,當時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匯率,防止通貨膨脹,並增強投資者對香港經濟的信心。而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美元掛鉤有利於穩定其經濟和金融市場,防止由於貨幣供應過多導致的通貨膨脹以及資本流動對香港經濟的沖擊,保持經濟的穩定。還可以增強投資者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吸引外資。
聯系匯率制度制度自1983年實施以來,港元匯率經歷了1987年全球股災、1990年波斯灣戰爭、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5年墨西哥貨幣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3年“非典”風波,讓仍能保持穩定。
TWO.
為何不與人民幣掛鉤
香港是聞名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定位為香港施行的一系列金融制度奠定了基調。為了便利全球金融與貿易在此融匯發展,香港采取采取自由外匯流通的政策,如果與本國主要貨幣掛鉤,勢必會阻礙貨幣流通,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貨幣自由兌換的限制:盡管香港支持多種貨幣的自由兌換,但在過去,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這一情況可能已隨著時間和政策的變化而有所改善,但在某些特定的保險產品或服務中,可能仍存在一些限制或額外的兌換成本。
2. 匯率風險:由於人民幣與港幣(或美元等其他結算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保險公司和投保人都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為了規避這種風險,一些保險產品可能更傾向於使用相對穩定的貨幣進行結算。
3. 法律和監管環境:香港和中國大陸有不同的法律和監管環境,這可能會影響到保險產品的設計和銷售。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保險產品可能不會直接與人民幣掛鉤。
THREE.
計價方式不同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和保險公司。目前,香港各大公司的主流產品都是美元保單並有少許港幣保單,而人民幣保單很少。
這一切的原因即是,香港的保單多為儲蓄分紅性質的基本保單,其投資市場為全球範圍,而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流通最多,最方便,最穩定的貨幣。
同時,香港保險業務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涉及到跨境交易和國際合作。使用美元作為投保貨幣可以方便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易,減少貨幣兌換的成本和風險。且美元具備國際支付功能,不僅幣值相對於其他貨幣是較為穩定的,還兼備著流動性,與黃金齊名。
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與全球各地都有密切的貿易和投資聯系。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港幣本質就是美元的兌換券。
FOUR.
港險高紅利的原因
在目前美元降息的背景下,全球資本市場處於活躍的狀態,面向全球投資的香港保險則可從中牟取更多的紅利,因此也可提供遠超境內理財產品的穩定回報。而穩定的貨幣環境和高紅利回報,使得香港保險產品成為了海內外投資者的首選。
香港保險市場以其獨特的貨幣穩定性、高紅利回報和國際化的市場環境,在全球保險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國內投資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還是應充分考慮香港保險市場的優勢和潛在風險,結合自身的規劃再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