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誌和博士,香港嘉華集團及銀河娛樂創始人,於2024年11月7日逝世,享年95歲。作為著名實業家、慈善家,他對香港及亞洲經濟和社會貢獻巨大,其家族傳承安排和財富管理方式也備受關註。
11月11日,香港嘉華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嘉華國際集團及銀河娛樂宣布,公司創始人、主席兼執行董事呂誌和博士於2024年11月7日辭世,享年95歲。
兩家公司均表示公司將按照董事會制定的業務策略經營業務,呂誌和的辭世不會對公司的營運造成任何影響。銀河娛樂會適時委任新主席,嘉華國際將適時委任新任董事會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呂誌和去世前未正式退休,仍是嘉華集團主席及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銀河娛樂、嘉華國際的主席。雖然離世前並未完成交接班,但在家族內部已經提前做好財富分配安排,目前呂家是香港少數沒有鬧出爭產糾紛的家族。隨著大家長的去世是否會爆發家族矛盾還未可知。
作為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呂誌和對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從20世紀80年代初,呂誌和在內地捐款建設的希望小學超過122所,還向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捐贈,支持這些學校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2015年,捐款20億港元成立的“呂誌和獎——世界文明獎”,被譽為“中國版諾貝爾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解振華以及堅守敦煌莫高窟的考古學家樊錦詩都曾獲得該獎項。
01
呂誌和家族發家史:從食品小販到亞洲富豪的傳奇之路
呂誌和出身於廣東省江門五邑僑鄉的大家族。其曾祖父呂德盈15歲遠赴美國加州,曾經是美國進出口市場最大的華人供貨商,直到其父呂金銓這一代才決定回國定居。呂誌和出生時,呂家在江門已是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1934年,4歲的呂誌和隨家人移居香港,其父呂金銓在香港開了一家酒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著香港被日軍占領,呂家的生意也遭受了重大打擊,讀到初中一年級的呂誌和被迫輟學。
早年創業。13歲輟學的呂誌和從倒賣花生等小食品開始,與祖母、母親在香港街頭經營食品批發生意。經過幾年的經營,就賺到了200萬日本軍票。然而,隨著日本的戰敗,軍票成為了一堆廢紙,呂誌和的財富也一夜歸零。但呂誌和並沒有氣餒,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學習汽車修理,並在香港旺角西洋菜街批發汽車零部件。
嘉華集團的創立與發展。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呂誌和認為,東亞地區以至香港在戰後的物資相當缺乏,重型建築工具將來會大受歡迎,於是向美軍購買了留在韓國的開山機、推土機、吉普車等機械設備,並運回香港售賣,從而積累了生意的第一桶金,並於1955年成立了嘉華公司。
隨著香港房產的興建,呂誌和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出色的領導能力,使嘉華集團在香港石礦產業和混凝土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並成為了多個基建項目和公共屋邨的建築材料供應商,後來逐漸擴展到房地產、酒店和其他業務。1996年,呂誌和的身價達到150億港元,躋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進軍博彩業與成為新賭王。2002年,已是安享天倫之樂的呂誌和,在73歲時迎來了事業的新機遇。隨著澳門政府宣布開放賭權、開放博彩業,呂誌和創立銀河娛樂集團,並成功獲得博彩經營權,成為澳門三家獲得博彩“批給合同”的營運商之一。2006年,銀河娛樂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博彩業公司;同一年,呂誌和的銀娛旗下的星際酒店開業,成為澳門的新地標。呂誌和在賭場運營上頗有主張,支持創新,以突出亞洲風情、打造娛樂休閑度假城為理念,讓遊客獲得更完整體驗。這一戰略使得銀河娛樂在澳門博彩業中脫穎而出。
隨著銀河娛樂股價的飆升,呂誌和的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2014年,呂誌和的財富一度超越李嘉誠,榮登亞洲首富的寶座。根據福布斯2024年香港富豪榜統計,憑借嘉華國際在房地產領域的穩固地位以及銀河娛樂在博彩業的強勁表現,呂誌和的身價已經達到了12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870億元),在香港富豪榜上穩居第七位。同時,在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呂誌和家族以1000億元的財富總額,位列全球第141名。
02
呂誌和家族傳承安排:各子女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板塊
回顧呂誌和三代家族史,其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父親性格溫和。曾祖父是家族基業的拓荒者——最初在美國加州一家農場做勞工,儲蓄下來的錢寄回或委托別人帶到江門,用以贍養家人,後來一步步打拼成為農場的主人。先輩的打拼史根植於呂誌和心中,成為他成就事業的精神動力。
呂誌和一生只娶了一位夫人——趙錦屏,兩人育有3子2女。大兒子呂耀東,二兒子呂耀南,三兒子呂耀華,大女兒呂慧瑜,小女兒呂慧玲。
呂誌和曾表示,他竭力做到公平,但希望將來家族不要分散。因此,在家族財富分配上,他確立了“分工不分家”的分配政策,按地區及業務分別由:
為了控制香港嘉華集團的核心業務(上市公司),2012年,呂誌和就以設立人身份成立了兩支家族信托,其中一支家族信托持有銀河娛樂的股份,受益人包括呂誌和、呂耀東及呂慧瑜;另一支家族信托持有嘉華國際股份,受益人是呂誌和、呂耀東、呂慧瑜和呂耀華。
在家族信托持有的股份之外,呂誌和本人直接持有的銀河娛樂及嘉華國際的股權尚未分配。
目前,長子呂耀東為銀河娛樂的副主席,同時是銀河娛樂執行董事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成員,以及企業管治委員會主席,長女呂慧瑜是銀河娛樂的執行董事及執行董事會成員。長子呂耀東、長女呂慧瑜、三子呂耀華均是嘉華國際執行董事。
03
“分工不分家+家族股權信托”:香港富豪家族的財富傳承方式
像呂誌和家族這樣“分工不分家”的財富傳承方式在香港還是比較常見的。
霍英東財富傳承安排也是一個典型的“分工不分家”的範例。霍英東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其家族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地產、建築、航運、酒樓及百貨等。他通過獨特的商業眼光和艱苦的努力,積累了巨額的財富。為防止家族內鬥,霍英東在1978年5月立下遺囑,指定由其胞妹夫婦、長房長子、二子為遺囑執行人及受托人,對各房遺產分配作出安排,並表示,在他逝世後20年內,不得分配剩余遺產,各房可按月支取生活費。同時,他還規定了13個子女每一個人具體的工作範圍,以確保家族事業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具體而言,長子霍震霆負責體育事業,二兒子霍震寰負責南沙發展項目,三兒子霍震宇負責在港的業務。而二房和三房的子女則因不能經商,轉向了教育行業。
這種“分工不分家”的傳承方式,在家族產業業態眾多且復雜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後代成員各司其職,讓每位家族成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發揮最大優勢,從而推動家族企業的多元化發展。然而,隨著家族代際人口逐漸增加,家族可供分配產業的有限性,以及家族內部的不同產業具有不同的規模和前景,極有可能導致家族成員財富分配不均衡,不僅可能引發家族成員之間的不滿和矛盾,還可能影響家族企業的凝聚力和穩定性。2011年發生的“霍英東家族爭產案”就是典型案例。
此外,通過家族信托持有公司股權,避免家族核心產業股權被分散,也是香港富豪家族財富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李嘉誠早在1980年就設立了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LKS Unity),用來控制包括和記黃埔、長江基建、長江實業、電能實業、赫斯基能源等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李嘉誠、李澤鉅、李澤楷分別持有該公司的三分一權益。不過,2012年,為了避免兄弟爭產類似的家族紛爭,李嘉誠修改了家族信托基金的權益安排,原本由幼子李澤楷持有的三分一權益轉給了長子李澤鉅,令李澤鉅持股量增至三分二,余下三分一繼續由李嘉誠持有,同時李嘉誠將家族現金類資產給予幼子李澤楷。由此,長子李澤鉅主要負責龐大的房地產業務,而幼子李澤楷側重於現金收購業務,業務範圍涉及影視、電視及媒體公司。
從李嘉誠修改家族信托基金的權益安排來看,家族信托作為財富管理的基石工具,確實能緊鎖家族企業股權,但是需要特別註意受益權條款設計的合理性,不僅要平衡各受益人的權益比例,還要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留有調整空間,否則很容易引發家族紛爭。比如,2023年,默多克家族爆發的“家族信托控制權之爭”。為了實現長子拉克蘭·默多克控制家族企業的目標,魯珀特·默多克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修改不可撤銷的家族信托,將信托基金的獨家控制權交給拉克蘭·默多克,這一舉動激起了其他繼承人的強烈不滿,家族內部爆發了“繼承之戰”。
目前香港的多數富豪家族處於初代向二代、二代向三代的過渡階段,家族企業傳承矛盾雖有但不突出。不過,從古今中外財富傳承的歷史來看,即便搭建了家族傳承財富的所有權結構,並不能確保實現財富久遠傳承的目標。為了實現財富家族的有序傳承,家族還應構建一系列規範、制度與機制,也就是家族治理體系,為家族的久遠目標保駕護航。家族治理體系能夠全面與系統地應對家族金融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面臨的各種困境與矛盾,是財富家族實現基業長青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