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三個月準備時間,聽取9500份意見書,內容豐富,涵蓋行業廣泛!
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自全面復常後,雖仍遇到不少逆境,但在中央扶持、特區政府代領及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樓市、稅收、人才發展、旅遊等各行各業,皆呈現復蘇勢頭。
在金融領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重回全球前三,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實力與地位;同時今年將制定施政報告附篇,取代過往沿用兩年政策措施文件,令附篇與施政報告更具關聯性。
特首李家超指出,政府將不斷改革,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關措施如下:政府將通過鼓勵增加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交易平臺、建立人民幣回購交易的中央清算系統、優化「跨境理財通」等措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善用特區與國家的貨幣互換協議,以增加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為了便利市民進行跨境的交易和支付,金管局與人民銀行正推動兩地快速支付系統互聯(香港轉數快及內地網上直付跨行清算系統),便利兩地居民實時完成小額跨境支付,並落實香港註冊銀行的內地分行在內地發銀行卡。
為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地位,保險監管局明年將開展檢討,包括研究通過基建投資的資本要求,豐富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並帶動北都等基建投資。同時繼續發展「總部經濟」,促進金融保險業轉型升級,吸引過有貨海外保險企業在崗設立地區總部,專屬自保保險公司動,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化自保中心與再保險樞紐。即日起,「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允許投資住宅物業,物業成交價須為5,000萬港幣或以上,房地產總投資上限為1,000萬港幣。同時,自2025年3月1日起,通過申請人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可計入合資格投資金額內。業界預計香港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香港政府將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促進私募基金透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渠道並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
1.積極“搶人才”,更新“輸入人才機制”
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版人才輸入機制,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偕同家人抵港,有效補充香港勞動人口。
但在未來五年,各行業人力短缺估算約18萬人。為了建立優質人才庫配合經濟發展,香港政府將革新輸入人才機制,包括:
- 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海內外頂尖大學增至198間,將高收入人才首個簽證期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立法會議員尚海龍透露,新增納入「高才通」的九家內地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北航、北理、北師大、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和四川大學。)

優化「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新增渠道吸引年輕且具指定技術工種的專才來港發展;
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增設機制,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推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延長本港大學生的大灣區校園畢業生納入「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施行安排,為期兩年。
2.高效“留人才”,快速直接進行職業配對
「人才服務辦公室」(簡稱“人才辦”),將加強推動線上平臺,提供薪酬、稅務、教育及簽證等全方位咨詢,擴大合作夥伴網絡,與業績及雇主團體公辦線上/線下招聘會,助力職業配對;同時,人才辦將定期舉辦國際人才論壇,並進行海外宣傳。今年新政報告的封面仍沿用綠色作為主色調,李家超表示,這代表特區政府政策的延續性和關聯性,代表和諧與活力的綠色更凸顯香港目前正處於邁向“由治及興,千帆並舉,迸發實力”的時刻。而對保險、家辦、投資、高才等領域的持續優化,將更好的聯合各界,進行高效合作,共同努力抓住機遇,香港必能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