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行得通?香港FO人士倡議港府設立“家辦通”

前言

隨著香港與內地在金融互聯互通上的機制不斷完善,包括港股通、債券通及跨境理財通等,近期,有香港家辦行業人士建議,港府可考慮通過“家辦通”允許內地高凈值人士在有限額度內將人民幣兌換為港元或美元,再通過香港的家族辦公室進行全球投資。

 

近年來,港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特區政府去年發布了《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旨在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有香港家辦行業人士建議,港府可考慮設立“家辦通”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還將為內地富裕家庭提供更多國際化投資的便利。

 

德勤劉明揚倡議:

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

 

隨著香港家族辦公室政策的優惠許多內地新晉財富家族對在港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由於人民幣資本賬戶尚未完全自由流動,超高凈值人士在投資境外理財產品時往往面臨重重障礙。

 

近日,德勤民營企業與私人客戶服務香港主管合夥人劉明揚提出,港府應積極推動設立“家辦通”,以為內地高凈值人士提供便捷的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和投資機會。

 

劉明揚建議,港府可設立額度機制,允許這些投資者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初期限定為低風險投資產品,以控制風險並滿足內地投資者的需求。

 

鄭誌剛的提議: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家辦樞紐

 

無獨有偶,新世界集團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財富傳承學院主席鄭誌剛7月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書面專訪時提出,可探索研究設立兩項新制度,助力香港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

 

鄭誌剛坦言,吸引各國的家辦落戶香港固然重要,但如何促進家辦產業長遠和健康發展,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課題。因此,他認為有幾個方向值得探索,包括研究設定家辦“白名單”、在“理財通2.0”基礎上成立“家辦通”。

 

鄭誌剛認為,海外家辦落戶香港,是面向大灣區乃至整個中國市場的重要走向。為支持海外家辦在灣區內發展,依法合規在內地市場拓展業務,應建立全面而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根據投研水準、行業資質、風控能力等條件挑選合資格的家族辦公室落戶,以發揮好“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

 

至於研究成立“家辦通”,鄭誌剛指出,一方面滿足高凈值及以上家庭的境外資產配置需求,規避走資風險;另一方面能吸引海外家辦投資內地市場,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讓海外家辦“走進來”、內地家辦“走出去”,充分發揮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優勢。

 

相同與不同的視角

 

劉明揚與鄭誌剛在“家辦通”的設想上存在共識和差異。兩人均認為,“家辦通”將為內地高凈值人士提供跨境投資的便利,有效解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受限的問題,同時為香港帶來新的資本流入和發展機遇。

 

然而,劉明揚更關註操作層面的細節,尤其是資金兌換和低風險投資的初步設想,以確保風險可控。

 

與劉明揚的聚焦不同,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CEO鄭誌剛提出的“家辦通”建議更加宏觀,旨在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的樞紐。他認為,“家辦通”應不僅限於資金的跨境流動,更應著眼於全球家族財富的布局,幫助內地大戶通過香港更為靈活和高效地配置全球資產。

 

“家辦通”可能對家族辦公室行業的影響

 

劉明揚與鄭誌剛的建議,分別從操作細節和戰略布局出發,為香港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家辦通”如果成功推出,將成為香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的重要工具,對家族辦公室行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首先,它將為內地家族提供更靈活的資金管理與投資平臺,幫助他們更便捷地進行國際資產配置。其次,家族辦公室的管理模式可能更加多元化,外部專業管理者將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提高家族財富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此外,隨著更多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香港將逐步建立起全球家族辦公室網絡,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亞洲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然而,劉、鄭二人所倡議的“家辦通”是站在促進香港家族辦公室行業繁榮發展的立場上提出的。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如何在促進資金流動的同時保持監管的嚴密性和國家金融的安全性,仍將是該倡議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

 

可行性分析:

資金流動與監管的平衡

 

從可行性來看,設立“家辦通”涉及復雜的政策協調,尤其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仍較為緩慢的情況下,港府與內地金融監管機構的緊密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確保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的合規性,是設立這一機制的核心挑戰。

 

劉明揚建議初期限定低風險產品,雖能降低系統性風險,但或限制部分家族辦公室的投資靈活性。

 

此外,鄭誌剛的提議強調“家辦通”在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的潛力,但這也意味著港府需要制定更加靈活的政策,以應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復雜性。

 

“家辦通”在促進資金流通時,勢必對現有的金融監管架構提出新挑戰。首先,如何在開放人民幣資本流動的同時,避免潛在的金融風險將是監管的重點。港府可能需要制定更為嚴謹的風控措施,確保資金的合法性與透明度。

 

同時,針對投資產品的選擇和資本流動額度,監管層將需要設立清晰的標準,以確保風險可控。此外,如何協調與內地監管部門的政策對接,也是“家辦通”能否成功推行的命門。